-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_中国近代建筑史_题辨
HISTORY AND THEORY 历史与理论 “中国近代建筑史”题辨 中国近代建筑引起学者们的关注为时甚早。梁思成先生于 1944年完成《中国建筑史》,其最后一章概述了清末民初以至 当时的建筑界的状况。建国后,在建筑工程部建筑科学研究 院主持下,曾编写出一部《中国近代建筑史》初稿 1)[1]。可是 由于各种原因,直至1980年代中期,近代建筑的研究都处于 停顿状态。 刘亦师 1985年,在清华大学汪坦教授发起下,中国近代建筑史 的研究重新起步。1986年在北京举办了第一次中国近代建筑 研讨会,成为中国近代史学科正式建立的标志2)[2]。20多年来, 摘要/在总结本学科既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辨析“中 中外学人伐山开辟,研究成果斐然可观。2008年7月于昆明 国”、“近代”、“建筑史”等核心概念及其内涵的变迁, 召开的第11次中国近代建筑史会议论文集收录论文达125篇, 指出中国近代建筑史学科成立于1980年代中期,20 多年来逐渐发展壮大,体现在研究对象和范围的扩张, 比之22年前增加近10倍 [3]。 及研究方法的多元化上。 与此同时,中国近代建筑史的研究对象及其时空范围皆不 关键词/中国 近代 建筑史 研究方法 断扩张,近代建筑在各地发展的复杂性和不平衡性成为共识。 ABSTRACT/ As an emerging field established in the mid-1980s, modern Chinese architectural history has 可是,一些关键问题,例如在本学科不断发展和深入的今天, been growing in the scale and scope of research. Its 如何理解“中国”、“近代”等概念,以及如何确定中国近代 methodological outlook has also been increasingly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a n d i n t e r d i s c i p l i n a r y. B e i n g a 建筑史的研究范畴,却一直付之阙如,未见系统的论述。 为了更加全面地认识中国近代建筑及其历史,当务之急应 historiographical review of the precedent research of this field especially in the past decade, this paper aims 是初步厘清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的对象和内容。因此,本文在 to conceptualize three key organizing ideas: Chinese, modern (architecture), and architectural history. 总结本学科既有的(尤其近10年)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辨析 “中国”、“近代”、“建筑史”等核心概念的内涵,并从这些概 KEY WORDS/ Chinese, modern, architectural history, research method 念的变迁中考查本学科发展的某些大势。同时,本文提出研 究中国近代建筑史时,应具备国际视野,把中国近代建筑的 问题放在更广阔的历史背景中,采取多学科结合的方法进行。 1 “中国” 在传统观念里,中国近代建筑史中的“中国”一词在空间 上限定了其研究对象,即近代时期建造在中国国土范围内(包 括港、澳、台)的建筑。在本学科成立初期,“中国”主要是 指中国城市,尤其是沿海沿江的开埠城市和受西方影响较大 的传统政治中心城市。例如,由中日合作进行的中国近代建 筑调查,就全部集中在16个这样的城市 3)。 在这一时期,研究的对象首先是开埠城市租界内的洋风建 筑,如领事馆、洋行、教堂等,这些建筑容纳了西方殖民主 义的政治和经济机构,同时代表着西方近代文明,其形态与 中国传统建筑的样式和格局完全不同。这一时期研究的另一 个重点,是1920年代以后受过完整西方训练的中国建筑师在 各主要城市设计的民族复兴式建筑。 之后,中国近代建筑史的研究范围逐渐伸展到城市化程 度较低的地区,研究内容包括了近代民居和乡土建筑。例如, 2004年的第9次中国近代建筑史会议即以开平碉楼为会议主 题。在这一时期,研究对象的建造者已不限于外国殖民者而 涵盖了社会各阶层,“中国”的概念由受外力直接冲击下的名 作者单位: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建筑系 收稿日期:2010-02-09 都巨埠逐步扩展到自发进行近代化的较偏远地区。 1 ARCHITECTURAL JOURNAL 2010.6 建筑学报 历史与理论 HISTORY AND THEORY 同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