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考历史档第一部分专题一第2讲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时期—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doc

2016届高考历史档第一部分专题一第2讲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时期—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doc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6届高考历史档第一部分专题一第2讲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时期—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

第2讲 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时期                   ——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 总述 魏晋南北朝(220~589年)、隋唐(581~907年)、宋元(960~1368年)是中国古代文明继续发展并逐渐走向成熟的历史时期 政治 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社会动荡,民族融合进一步发展。隋唐时期,典章制度发达,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度进一步完善了中央集权制度,标志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在此基础上,宋元中央集权制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经济 魏晋时期,北方战乱,生产遭到破坏,商品经济水平低;隋唐时期,南方经济政策调整,生产工具的改进,交通发达,农业、手工业繁荣,南北经济趋于平衡;宋元时期,农耕经济继续发展,商品经济高度繁荣,经济重心南移 思想文化 魏晋南北朝时期,特立独行的士人群体形成,推动了书法、绘画、文学等艺术的发展。隋唐时期,科举制度扩大了知识分子队伍,推动了文学艺术的进步。宋元科技成就突出,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与外传;宋元哲学思想——理学有了较大发展;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文学艺术的世俗性增强,突出代表有宋词、元曲和反映市民生活的风俗画 考点一 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时期的政治 ——政治制度的成熟与发展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 1.三省体制形成 魏晋南北朝时期,握有实权的先是尚书省,继而又有中书省、门下省,逐步形成三省体制。 2.九品中正制 (1)含义:一种由品评官评定人才优劣,然后授官的制度。 (2)途径: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即可步入仕途;真正有才学但出身低微的人很难出任高官。 (3)衰落:随着世家大族的没落,依靠门第选官无法继续下去;隋朝时,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 二、隋唐时期 1.三省六部制形成并完善 内容 唐朝三省分工明确: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负责执行政令 运作 程序 中书省(草拟政令)→门下省(审核政令)→尚书省(执行政令,下设六部) 作用 三省六部的职权既有分工,也有合作,三省相互牵制,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了完整严密的体系,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三省的分工,使相权一分为三,这就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2.科举制 隋朝创立,唐朝继承并完善。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相连,扩大了官吏来源,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 3.唐朝后期出现藩镇割据的局面。 三、宋元时期 1.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中央: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2)地方:军权和财权都收归中央,派文臣做地方官,设通判负责监督,加强了中央集权。 2.元朝的政治制度 (1)设中书省替代三省,成为最高行政机关。 (2)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节制。这是中国省制的开端,影响深远。 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1)中央制度创新 ①汉武帝重用身边侍从、秘书等人,让他们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 ②唐朝三省六部制,宋代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元朝设中书省。 (2)地方制度变革:汉代郡国并行制、刺史(后改称州牧)制度,唐朝设置节度使,北宋派文臣做地方官,元朝实行行省制度。 (3)结果 ①皇帝与丞相矛盾凸显,相权不断遭到削弱,皇权逐步加强。 ②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北宋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的藩镇割据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 (4)选官、用官制度: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和科举制。 考向一 从材料信息看汉唐中枢机构的地位 [典例1] (2015·四川高考)“中书、尚书令在西汉为少府属官,在东汉亦属少府,虽典机要,而去公卿甚远。魏晋以来,浸以华重。唐遂为三省官长,居真宰相之任。”这段话意在指出( ) A.汉代少府份属九卿,位尊权重 B.唐代中书令和尚书令是真宰相 C.中书令和尚书令地位逐渐提高 D.三省制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 考向二 元代中书省的决策程序 [典例2] (2015·福建高考)元初,中书省“省规”:三日一奏事,军国急务不拘于此限;定时由首领官排定需议事项,逐项讨论,事关重大且意见不同时将实情禀奏皇帝。这表明中书省(  ) A.专为处理军国急事而设 B.强调集体议决防止大臣专权 C.通过分割权力强化相权 D.任何决策之事实时禀报皇帝 抓主线,明规律 (1)高考命题常常会设置迷惑项来考查学生对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内涵的区分。在复习备考时,要明确不同朝代、不同历史时期中央强化皇权的措施与中央加强对地方管辖的措施,抓住“变化”这一特征归纳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发展演变的史实,并能透过变化趋势揭示演变的本质,总体认识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 (2)近年各地高考命题,重点考查学生对隋唐、宋元时期君主专制制度和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趋势及具体表现的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2017l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