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沙漠之南京:不缺人才为何没人愿意创业.docVIP

互联网沙漠之南京:不缺人才为何没人愿意创业.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互联网沙漠之南京:不缺人才 为何没人愿意创业 来源:创事记 [作者:grace] 发布时间:2014-6-3 亿邦动力网整理: 自2011年开始,就频繁问起:南京的创业氛围如何?直到现在2014,氛围应该是比起从前好了很多,但也许是印象中的偏见或什么,依然会觉得南京的互联网创业氛围很一般。 其实这是个挺奇怪的现象,按说南京不缺人才,地理位置也得天独厚,南北通达交通方便,政府为了打造软件名城给出的支持力度也相当的大。可创业公司数来数去就那么几家,每次召开什么分享沙龙或会议,遇到的也都是些熟面孔。 人才——技术人才大把抓,没几个愿出来创业 作为一个高等院校云集的省会城市,南京真的不缺人才,尤其是技术人才。南理工、南大、东南、河海、南邮……小小的南京城聚集着59所高等院校,每个学校都设有计算机系,更别说北大青鸟这些专修学校也都有设点了。 虽然现在总说大学好像学不到什么专业的知识,但在庞大的基数下,总有那么一些新鲜优秀的血液会源源不断的输送至人才市场。 再来看成熟人才,中兴、华为、摩托罗拉等世界级的公司都在南京设置了研发中心,软件大道上随处可见各种高大上的科技公司,每个公司都储备了相当水准的技术力量。 在软件大道上班那阵子,每天在乌泱泱的技术宅男人群中出地铁站,没一会他们便分散在各个写字楼中,整条大街便又空了下来。 小伙伴们私底下也讨论过许多次这个问题,人才挺多的,怎么都愿在大公司呆着高强度工作,就没几个愿意出来折腾一把的。 这个问题要从这座城市的生活环境扩散开了。简单说:南京是一座挺安逸的城市,节奏慢,城市面积小。在华为中兴这样的公司,应届毕业生大约也有小10万的收入,熬上两三年年入2、30万也不奇怪。 这样的收入在南京算不错,如果不考虑买房,可以活的很体面。如果想买房,省个几年也凑个首付也是可以做到的。不像北京,动辄数百万上千万一套房,随便打个车四五十,吃顿像样的人均两百多,年入二三十万,最多就是贫困线附近徘徊。 如果是南京本地人,大多比较安于平淡,没什么大野心,拿这样的薪水已经算中上水平,大把好姑娘找一个结婚成家生子过日子。 嗯,PO主是地道南京人,身边许多土生土长的小伙伴,愿折腾的没几个,大多小富即安,开着小车泡泡酒吧咖啡馆,偶尔出去旅旅行。 反正谁家都有个一两套房,基本没什么经济压力。更追求生活的舒适度,梦想是好好生活。 (就不再赘述为什么南京是这样一座城市了,否则就刹不住要写长篇大论了) 如果不是本地人,也会有为了在这座城市安家立业的压力,免不了的买房娶媳妇儿。到了经济基础OK了,人又已经步入中年,被身边的环境磨了激情。这环境不仅是工作环境,更多的是生活环境。那真的是一个非常安逸的城市。 所谓环境造就人,这种生活的氛围太浓重,竞争和激情虽然也在小圈子里有所体现,但还是反饬不了大势。 交通——南北通达,这是双刃剑 一小时到上海杭州城市圈,四小时就到资源中心北京,处于南北交界处的南京自从高铁开通以来,算是四通八达非常方便。 按说这是很赞的一件事儿,但这也是一把双刃剑。虽然它提高了沟通的效率,但也大大的降低了人才流动的成本。近处苏锡常的经济发展都比南京快,上海更是机会无数不断吸引人才流入。 所以会发现,但凡有点儿想法的,在南京呆上一两年都跑了。算是一个恶性循环吧,氛围不好留不住合适的人,没有合适的人进一步恶化这个氛围。 扶持——拿政府的钱不容易 321工程投入挺大的,每年都散出去很多钱。很多人问我:你们公司怎么不拿? 那个。。这个。。有点儿烦,所以就没折腾这事儿。 321都成产业了,曾经接到过电话来说:帮你们搞定321,搞定后55分成。。。。 记得去年,朋友带了政府人才引进处的人来pause跟一群南京还算不错的互联网圈儿人free talk。当晚气氛异常诡异,此人力挽狂澜用强大的逻辑和匪夷所思的闭环节奏惊呆了我们所有人。 关于这个逻辑,举个栗子: 大家提起人人网。 此人接茬说:说起人人网,我想到了马云。 ……%¥¥# 大概就是这个节奏。。当晚我坐在这位公务人员的左边,听了一晚没说话,直到他说: “我觉得吧,南京没什么人才。” “那你觉得什么样的人叫人才?”有人问 “我觉得吧,南京很少能找到可以跟我交流的人才” “噗,能跟您交流的人才确实挺少见的。”沉默了一晚上的我,又淘气了。。 政府对人才的定义条条框框多的很,国外留学背景,211学院硕士博士,大公司高管经验……不否认这些的确都是人才,但互联网的创业人才用这标准一筛,大约能入围的寥寥无几了。

文档评论(0)

185****7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