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期中复习教案12
课时教案
学校:铜冶镇一中 教师: 杨爱军 年 月 日
年级 七 科目 语文 课题 《对联六副》 总课时 1 第1课时
教学
目标 1了解对联是我国文学中的一朵奇葩,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2、了解六副对联的深刻含义
3、了解对联的一般常识,学会初步鉴赏对联。
教学重点
难点、知识点 教学重点:目标1、2
教学难点:目标3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展示交流 自我完善 教具 课件 过 程 及 内 容 (一)、导入新课
对联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体制短小、文字精练、历史悠久、雅俗共赏的传统文学形式。它既可用于赞美壮丽山河,抒发爱国情怀;也可用于寄托理想抱负,表达爱憎感情;还可祝愿事业兴旺、生活美满。它们有的气势磅礴,有的婉约纤巧;有的含蓄凝练,有的晓畅明达;是我国文学花园里的奇葩。对对子还是中国古代文人习文会友时的一种炼字消遣的雅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这一独特有趣的文学样式。
(二)、整体感知、了解常识
学生交流各自搜集到的对联,师引导学生归纳对联这一文学样式的特点,并介绍对联的一些知识。
1、对联的特点: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对联的种类约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杂联(包括谐趣联....)等。特点: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三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四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与对联紧密相关的横批,可以说是对联的题目,也是对联的中心。
2、对联的起源:
(三)、合作探究、赏析对联
1、对联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赏析:
(1)对联丰富的内容。 (2)上下联对仗的形式。(3)对联深刻的内涵及深远的意境。
? 2、反复放声诵读对联六副,从中找一副你最喜欢的对联,写下你的赏析。
3.合作探究。 (1)上联概写岳阳楼的自然景观,下联暗引此句,由眼观湖山联想到百姓的忧乐,切景切情,抒发爱国情怀。(上联应读出开阔宏大的气势,下联慢一点,将心系百姓忧乐的感情读出来) (2 “有幸”要重读,“埋忠骨”则要读出崇敬、悲伤,“佞臣”要读出我们的鄙视厌弃之情。
(3)林则徐书两广总督府衙对联表现了作者磊落的胸襟与刚正不阿、无私无畏的品格。
(4)同学们讨论得很好,书中所选的对联只是大海中的一滴水,下面我们总结的方法再欣赏其他的几副精彩对联。
a、卧室托物言志,表现他热爱祖国,追求真理,为革命事业顽强斗争的精神与坚贞的情操。) b、借山海关居高临下之势,写海阔天空、碧水白云之壮丽景色,用海水每天的涨落与浮云的消长表达人们对传说中的孟姜女不幸遭遇的同情和千里送寒衣的执著精神的崇敬。(四)、品读鉴赏
1、听故事,补对子
门对千竿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
2、金庸著名武侠作品《射雕英雄传》中也有一个对对子的片段颇为有趣,大家可以一起来欣赏一下
(五)课堂练习
1、对联“寻亲”:
A.时雨点红桃千树 a.山静无人水自流? ?B.亭闲有竹春常在 b.春风吹绿柳万枝? ?C.无意东风花半露 c.夜市千灯照碧云? ?D.晴空一镜悬明月 d.有闲春色燕双飞
2、根据已掌握的语文知识,对对联:
(1)水浒传,传梁山好汉,杀富济贫,梁山聚义。
(2)这副对联出自我们的课文《幼时记趣》
耳闻夏蚊如雷?
(3)这副对联出自我们的课文《寓言二则》
楚人刻舟求剑,舟行剑不行;
答案提示:西游记,记唐僧师徒,降妖捉怪,西天取经。
眼观群鹤舞空 郑人度足买履,度失履亦失。
作业布置(含预习) 背诵赏析;完成《练习册》相关习题
教学
反思
对联是学生并不陌生的文学样式,这节课我从学生们已经积累的对联切入,引导学生概括出对联创作的一般规律和要求,为下面学习、鉴赏课文中的对联打下了基础,再通过课文向外辐射,借助百度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引擎,引入专门学习对联的网站和视频,既在课内进行拓展,又为学生做好了延伸学习的准备,相信学生会把课堂上的学习兴趣转到课后更好地了解、掌握和运用对联知识。
课时教案
学校:铜冶镇一中 教师: 杨爱军 年 月 日
年级 七 科目 语文 课题 《期中复习》 总课时 3 第1课时
教学
目标 掌握重点的字词、成语、文学文化常识。
能理解、会默写重点的诗句。
教学重点
难点、知识点 掌握重点的字词、成语、文学文化常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