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2005年广东农业生产率变动与分解——基于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实证分析.pdfVIP

1993-2005年广东农业生产率变动与分解——基于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实证分析.pdf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 009 2 1993- 2005 ) ) ) Malmquist * Maml quist, 1993- 2005 (TFP), TFP、、 。: 13 TFP, TFP; TFP, 。。 JEL:O13,O47, 11 : F242 :A : 100026249(2009)02200692012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发展、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深化了社会分工, 从而促 更多的人 力、物力、财力转向非农产业,尤其是转移到第三产业, 进而推动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因此, 农业生产率的 增长被认为是社会经济增长的基础。而对农业生产率的持续稳定增长的决定因素一直是经济学界非常 关注的问题, 也是争论颇多的问题。 广东是华南沿海最大的一个省份, 也是国内人地矛盾较突出的省份之一。改革开放以来, 广东经济 社会取得了快速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近年来,广东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致 广东本就不 多的耕地更加紧缺。广东农业在非农用地大量挤占农业用地等严峻形势下,努力摆脱困境, 依靠增加资 金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取得了快速的增长。在目前资源短缺、环境恶化、人口众多的形势下, 未来 农业经济的增长不可能靠无限制地消耗资源和扩大资金投入来实现, 唯有依靠包括技术进步在内的生产 率的不断提高,才能实现农业增长的可持续发展。 自 Solow( 1956, 1957)对美国经济进行生产率理论与测算方法研究以来, 有关全要素生产率增长 的定量研究在各个国家和地区卓有成效地开展起来。同时, 生产率的测算方法也不断取得创新。 * 何新安: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广州 510642 电子信箱: hexinan2008@ 163. com; 熊启泉: 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广 州 510642; 刘莹丰:武汉理工大学理学院 武汉 430070。衷心感谢匿名审稿人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 当然文责自负。 ) 69 ) 1993- 2 00 5 ) ) ) Malmquist M ahadevan(2003)按是否采用/ 参数估计0,将测算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率的方法分为两类:参数估计 和非参数估计。参数估计确定生产函数的形式,通过计量回归, 估计出各参数系数, 进而测算 TFP的增 长。若再加上是否采用前沿生产函数的条件, 则可分为非前沿非参数估计和非前沿参数估计、前沿参数 估计、前沿非参数估计等四大类方法。 农业生产率的增长被认为是经济增长的基础, 因此, 对农业生产率的研究一直是发展经济学家和农 业经济学家研究的热点(李静,孟令杰, 2006)。对中国而言,农业生产率的增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些 关注中国农业生产率的学者对此进行了深入地研究, McM illan et al. ( 1989)、W en(1993)、A llan ae and Heng yunMa(2003)均对此做了详细的评述。一直以来,基于不同的测算方法和统计数据的可靠性, 中国 农业生产率趋势存在广泛的争议。一般认为, 中国农业生产率在 1978年的前 20年是停滞的, Kalirajan ( 1996)的研究认为几乎所有中国省份在 1970- 1978年间的农业生产率出现负增长,而W en(1993)、Tang ( 1982)则认为 1952- 1977年间的中国农业生产率下降了约 25% 。此外, 一些研究对 1979年以来的家庭 联产承包责任制带来的好处取得共识,认为 70年代末到 80年代中期中国农业生产率取得了迅速的增长。 如McM illan et al. ( 1989)研究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他们发现 1978- 1984年生产率 增长的 78% 应归功于农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制度变迁,

文档评论(0)

xuefei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