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课程纲要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课程纲要
一、课程意义
所谓“习惯”,是指一个人后天养成的自动化的动作行为倾向。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在生活中形成并逐渐稳固下来的。“积千累万,不如有个好习惯。”习惯培养得好,终身受益;培养得不好,则终身受累。教师教给学生的知识是有限的,而养成的良好习惯则会使学生受益无穷。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是为一生储存资本,使之不断地增值。这正是:“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学校开设《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这一校本课程,主要原因有:
1.良好的习惯是学生一生的财富,对他们的未来起着决定性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讲,培养良好习惯比传授知识更重要。知识如果有不足,还有时间再进行学习和弥补,而人的习惯一旦形成,将难以改变,所谓“积习难改”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2.由于文化素质、家教观念等方面存在不足,许多农村的家长不重视也不懂得对孩子进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与城市孩子相比,农村孩子不但不重视形成好的习惯,甚至还有不少陋习,习惯养成教育亟需加强。
3.国家课程《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材中部分内容与农村学生的生活实际存在这一定的感知差距,因此,必须适时对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进行培养。
二、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通过课程学习,使小学生懂得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意义,掌握文明礼仪、公共秩序以及有关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培养关心社会、尊重他人、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具体目标
小学生行为习惯培养集中在三大方面,即:学习、行为和生活,包括一系列基本的良好行为习惯。
1.生活好习惯
①不任性,自己单独行动应事前告诉家长,外出前及回家后和家长打招呼。
②早晚刷牙,饭后漱口,饭前便后及时洗手,睡前洗脚。
③不看不健康书籍,不痴迷电视,按时作息,早睡早起,每天保证十小时的睡眠时间。
④不早到校,放学后不在校内外逗留,及时回家。
⑤自己洗手、洗脸、洗头、洗澡、刷牙、剪指甲。自己穿脱衣服系鞋带、洗手帕。
⑥学会扫地、擦桌子、擦地板,吃饭时帮助拿碗筷。
⑦主动参加值日。打扫室内外公共卫生。主动开关门窗、电灯、水龙头,擦黑板。给花草树木浇水,搞好绿化美化。
⑧会使用针线、剪刀。会削铅笔、钉本子、包书皮。能分类保管学习用品。
⑨学会铺床、叠被子,能有条理地摆放自己房间的物品。了解厨房卫生常识,会洗刷碗筷和茶杯。
⑩会使用电器及简单的劳动工具。认识几种农作物和畜禽动物。能主动帮助有困难的人。学会使用简单的木工工具,对损坏的桌椅进行修理。
2.学习好习惯
①及时了解预习下一课学习内容,对重点、难点或不解之处,在书中勾画圈点或写预习笔记。
②上课专心听课,自觉守纪。能注意听同学发言,边听边想,判断正误,及时纠正。注意观察老师各种演示及表情,理解学习内容。
③坚持经常阅读有意义的各种课外读物,拓宽知识面,开阔眼界。能阅读一些中外古典名著,写读后感。
④当天知识当天复习。
⑤按时、独立、认真完成作业,字迹工整,规范准确。作业完后能仔细检查,认真做自我修改。
3.文明好习惯
①积极参加集体活动,认真完成集体交给的任务。在集体中学习过民主生活,维护集体荣誉,为集体做好事,努力为集体争光。
②尊敬老师、孝敬长辈。
③正确使用公共设施,不故意损坏。自觉爱护有益动物,保护珍贵动物。自觉爱护名胜古迹。
④在走廊内要轻声慢步,上下楼梯要靠右边,不在楼道内大声喧哗、追来跑去。校内常规全做到,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
⑤衣着整洁,自觉维护个人卫生。自觉参加家庭和学校的卫生整洁劳动,看到杂物自觉捡起。
⑥按时到校,不迟到、不旷课,有事或有病须向班主任请假。
⑦按时上两操、参加课间活动,做操态度认真,姿势正确,不随便说话,站队快、齐、静,散开集合不说话。
⑧不随地吐痰,不乱扔乱放垃圾,主动捡拾废物,能自觉维持环境卫生,
⑨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⑩自觉保护周围环境。
三、课时设置及授课对象
课时设置:各年级灵活利用班(队)会、少先队活动课、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实施。
授课对象:一至六年级全体学生。
四、课程内容
每个年级六个主题,每个主题分5个要点。每个要点的教学设计要包括:(1)引言(习惯要点、习惯要求);(2)阅读与思考(故事引路“古代先贤故事”或“身边故事” );(3)体验与感悟(情境训练);(4)我能做到(自我评估)。
具体内容安排如下:
一年级
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1)自己起床,自己吃饭。
(2)自己整理自己的课桌、书包等。
(3)自己做作业。
(4)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5)主题活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干干净净迎接每一天。
(1)勤洗手,勤剪指甲。
(2)勤洗澡,勤换衣服和袜子。
(3)注意口腔卫生。
(4)爱护环境卫生。
(5)主题活动:“干净每一天”。
3.按规则行动。
(1)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