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茶叶.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互联网茶叶

“互联网+茶叶”:产业升级进行中所谓“互联网+”战略,是全国人大代表、腾讯董事会主席兼CEO马化腾向人大提出的四个建议之一,马化腾解释说,“互联网+”战略就是利用互联网的平台,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和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结合起来,在新的领域创造一种新的生态。紧接着,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随后,在中国的社会经济中掀起了一股“互联网+X”的商业浪潮。其中,传统农业也站上了这个风口。农业是最古老的产业,也是最关乎国计民生的一个产业,相对于一日千里的互联网产业而言,农业的发展一直处于蜗速状态。如今,“互联网+”的大风吹来,技术的可行性与经济上的有利可图,使得这个古老的产业插上了智慧的翅膀,借东风而舞,产业升级一触即发。于是,一批如网易丁磊、京东刘强东、联想佳沃等产业资本巨头纷纷务农,而大北农、新希望、芭田股份等传统农业企业也纷纷启动互联网化改造,一批涉及互联网农业领域的个股也在资本市场上受到热捧。茶叶作为一个农业产值已超千亿的产业,在互联网的大风下早已是躁动不安了。一方面,受到大环境变化带来的市场冲击,许多茶企、茶商业绩下滑较为严重,生存为艰;另一方面,以茶叶电商发展迅速、“互联网+茶叶”的新商业形态频出,不断地引爆行业热点。此外,茶叶食品安全问题不断遭到曝光,行业产生信任危机。在这个形势下,许多老板把互联网作为一根救命稻草,但对于如何实现“互联网+茶叶”的结合却又很迷茫,不知所措。时下,许多茶企为了挽回业绩因此将注意力多放在了电商、微店等直接产生销量的互联网渠道。但实际上,“互联网+茶叶”,不单是把茶叶搬到网上去售卖,而应该考虑通过互联网的力量对整个茶叶产业链的完善和革新。首先,在生产方面,构建智慧农业生产过程。通过构建农业物联网、云服务、大数据分析来实现茶叶生产技术问题、产品标准化问题、茶叶质量安全问题以及生产全程可追溯问题等的解决。通过提高茶叶种植加工各个环节的信息化水平,保证产品标准化,并可实现自动化控制,降低成本,提高质量。近年来,茶产业深受农残问题的困扰,由于产业有品类无品牌的现状,导致“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的现象频发,一旦某个单品被检测出了农残超标,整个产业都会受到牵连。而一旦建立可基于农业物联网的可追溯系统,则可实现生产过程的透明化甚至可视化,用事实为产品质量做背书。此外,地理标志保护产区的产品同样可以利用这一系统实现产区追溯,保证茶叶产地正宗。其次,在流通方面,结合互联网新兴工具,创新营销模式。这其中包括电商、微店、微商、众筹、O2O、大数据营销等,对于每一种形式而言,都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而绝非是单个孤立的活动。很多茶企只是开了淘宝C店或是天猫B店,或是开设一个微店,亦或是发起一个众筹,就算是完成“触网”,然后依旧是坐商,等待来客“进店消费”,实际效益却不并不理想。看起来这个市场门槛不高,实际上则是竞争激烈,生存不易。经过调研了解,我们发现,互联网上的茶叶消费无论从人群、产品以及客单价,都与线下消费有着较大的区别。因此,若企业想专注于这个独特的市场,无法单单依靠原有团队兼职照看,而需要专业的组建一个团队去专门地从事这个“事业”,包括品牌定位、产品开发、推广、售后、粉丝运营等。艺福堂有三百多名员工运作电商市场,三只松鼠成立独立团队运营“松鼠小美”茶叶品牌,当专业的人才做专业的事,这个事情才有可能做得漂亮。同样,近来火热的概念O2O、大数据营销等,丰富了茶园到茶杯、产品到消费者“最后一公里”的路径选择,但也不单是一个模式的问题,更重要是有强有力的组织陪衬才能实现。因此,对于互联网创新营销模式的选择,传统茶企需要考量自身的资源、能力、资金、人才等基本面情况,做出适宜企业发展的战略部署。这里笔者讲述一个案例,即子曰茶的众筹。子曰茶,一款定位于做年轻人的茶品牌,在2014年曾经红极一时。通过精心的筹备和预热工作,7月26日子曰茶首轮众筹以1024600元人民币的成绩完美收官,成为淘宝首个众筹破百万的项目。一时间,子曰茶一炮而红,成为了行业一大焦点。此后,子曰茶开始建立线上微信社区,培养粉丝,增强体验,并开通了天猫店、京东店。年底,子曰茶完成了第二轮新品冷泡茶的众筹,筹集48万,为目标金额的480%。然而不到一年时间,子曰茶低调地关闭了微信公众号以及天猫、京东店,悄无声息离场了。无论如何,单从众筹来说,子曰茶的众筹项目是成功的,但另一方面,子曰茶这个企业却失败了。虽是赢得了一场战斗,却输了整个战争。也正是如此,更值得我们深思。子曰茶的成功在于抓住了一个众筹爆发的风口,并利用了淘宝平台的巨大流量,巧妙定位年轻人群体,其包装设计十分吸引眼

文档评论(0)

56119079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