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税筹划1》要点.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纳税筹划1》要点

2、法律方面 ①、法律行为上: Ⅰ、逃税是公然违法、与法律对抗 Ⅱ、避税是利用法律的缺陷和漏洞 ②、法律后果上: Ⅰ、逃税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Ⅱ、避税受到各国政府的默许和保护 ③、对税法的影响上: Ⅰ、逃税是对税法的藐视行为 Ⅱ、避税是对税法的熟悉和充分理解 (四)避税筹划案例解析 甲公司承揽一座大厦的建筑工程,工程总造价为3000万元,施工单位为乙公司,承包金额为2600万元。 1、如果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了分包合同,则甲公司适用3%的营业税率: 甲公司应交营业税:(3000-2600)×3%=12(万元) 2、如果双方没有签订分包合同,甲公司只负责组织协调业务,收取中介服务费,则400万元的收入应属“服务业”税目,适用5%的税率,那么: 甲公司应交营业税:(3000-2600)×5%=20(万元) 3、分包合同的签订,可为甲公司 节税 8(20-12)万元 这里签订的分包合同就是避税筹划的手段。 二、合法节税筹划 (一)节税筹划的概念 节税筹划是指纳税人在不违背税法立法精神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税法中固有的起征点、减免税等一系列的优惠政策,通过纳税人对筹资活动、投资活动以及经营活动的巧妙安排,达到少缴税或不缴税的目的。 二、合法节税筹划 (二)节税筹划的特点 1、合法性 2、政策导向性 3、策划性 (三)节税与避税的共同点 1、主体相同:都是纳税人所为; 2、目的相同:都是纳税人想减少纳税义务,达到少缴税或不缴税的目的; 3、都处在同一税收征管环境中和同一税收法律法规环境中; 4、两者之间有时界线不明,往往可以互相转化; 5、对两者的判断要有特定的时空观。 (四)节税与避税的不同点 避税是以非违法的手段来达到减轻纳税义务的目的的,因此在相当程度上它与逃税一样危及国家税法,直接后果是将导致国家财政收入的减少;间接后果是税收制度有失公平和社会腐败。所以,国家在默许避税的同时,也要千方百计的反避税。 节税是以合法的手段来达到减轻纳税义务的目的的,并且具有政策导向性,对实现宏观调控目标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政府不仅不反节税 ,而且要保护节税。 (五)节税筹划案例解析 某企业将8000万元自有资金投资于城市公共交通,获得国家税收优惠待遇,即减免企业所得税。预计第一年至第三年将被免税3000万元;第四至第六年将被减税2700万元。我国现行税法规定,企业从事国家重点扶持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经营的所得,自项目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年度起,第一年至第三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四年至第六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三、利用价格手段的转嫁筹划 (一)税负转嫁的标准 税负转嫁是指商品流通过程中,纳税人提高销售价格或压低购进价格,将税负转移给购买者或供应者。判断标准如下: (1)、转嫁和商品价格是直接联系的,与价格无关的问题不能纳入税负转嫁的范畴; (2)、转嫁是个客观过程,没有税负的转移过程不能算转嫁; (3)、税负转嫁是纳税人的主动行为,与纳税人主动行为无关的价格再分配性质的价值转移不能算转嫁。 (二)转嫁筹划与逃税、避税、节税的主要区别 (1)、转嫁不影响税收收入,它只导致归宿不同;而逃税、避税、节税直接导致税收收入减少。 (2)、转嫁筹划主要依靠价格变动来实现;而逃税、避税、节税的实现途径则是多种多样的。 (3)、转嫁筹划不存在法律上的问题,更没有法律责任;而逃税、避税、节税都不同程度的存在法律麻烦和法律责任问题。 (4)、商品的供求弹性将直接影响税负转嫁的程度和方向;而逃税、避税、节税则不受其影响。 (三)转嫁筹划与避税的关系 (1)、两者的联系: ①、两者都是为了减少税负,获得更多的可支配收入; ②、两者都没有违法行为,税务机关不得用行政或法律手段加以干预或制止。 (2)、两者的区别 ①、基本前提不同:转嫁的前提是价格自由浮动;而避税则不依赖价格。 ②、产生效应不同:转嫁对价格产生直接影响,一般不直接影响税收收入;而避税对税收收入产生直接影响,对价格则不产生影响。 ③、适应范围不同:转嫁受制于价格、商品供求弹性和市场供求状况;避税则灵活多变、方法多样。 ④、受影响程度不同:转嫁有时对纳税人也会产生不利影响,有时纳税人会主动放弃;避税则不会。 (四)商品课税的转嫁的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