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小学语文教学的研究.doc

湘西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小学语文教学的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湘西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小学语文教学的研究

《湘西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小学语文教学的研究》 课题研究报告 吉首大学师范学院附属小学  彭宏辉 课题类别: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6年重点资助课题 课题批准号:XJK06AJJ026 学科分类: 基础教育 课题主持人:彭宏辉 小学高级教师 吉首大学师范学院附属小学语文教研组长 主要研究人员:符莉萍、符芳、彭彪、石永爱、粟贵芝、彭兰、王莉莉、张婷、印群燕、彭宏艳、胡小衡、田莉、侯雨田、樊群芝、符 韬、宋开菊、周淑琴、陶昱舟、向贵珍、龙 琳、田方见、张 珂 一、研究背景 随着现代文明的高速发展,多元文化的凸现,民族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消亡的危机,已成世界性问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向各国政府和有关政府部门发出呼吁,积极行动起来,保护和抢救全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的文化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冲击,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迫在眉睫。2003年,文化部、财政部等联合启动了中国民族民间文化工程;2004年又通过了关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批准决定。?国务院要求各地区、各部门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要求,进一步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认真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工作,为弘扬中华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新的贡献。 湘西自治州是国务院批准进入全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综合实验区”唯一的市州级单位。我州民族民间文化历史悠久,底蕴丰厚,极具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门类繁多的民族文艺,流传千古的民俗风情,精彩绝伦的民族体育,别具一格的民族服饰,风味独特的民族饮食……但本民族没有民族文字,民族民间文化急待抢救与保护。我州8项民族民间文化进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泸溪县申报的剪纸(民间美术)、凤凰县申报的蓝印花布印染技艺(传统手工技艺)、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申报的苗族服饰(民俗)、龙山县申报的土家族梯玛歌(民间文学)、保靖县申报的酉水船工号子(民间音乐)等。州人大常委会制定了《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条例》,予以重视。 弘扬中华文化,离不开教育,“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很有必要合理利用“湘西民族文化”这份宝藏,结合小学语文教育,让湘西民族文化得以传承与发展。 二、研究述评 近几年来,西方少数民族教育重点放在对多元文化教育课程改革的模式研究上,有的国家已将民俗文化引入到美术教学之中。国内的《蒲公英行动——儿童与民间美术》专项课题研究试验,有美国福特基金会资助,力求能让所有儿童获得在美术教育上的公平,配合国家教育,旨在帮助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儿童及特殊儿童进行美术学习,并以此推动美术教育在这些地区的发展,挖掘本地区的优秀民间美术,并引进课堂教学,使儿童在美术学习过程中,逐渐了解本民族民间美术的发展及尊在德意义,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本民族的民间艺术。很多大学也重视民族文化的传承研究,如中央民族大学国家“十五”“211工程”建设项目《民族文化传承与教育》的研究,主要目的就是要将各民族的优秀文化移植到学校教育这个大花园,为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提供更多的教材、更多的色彩和教育选择的可能性。国内的民族教育还进行了民族地区的双语教学实验,寄宿制学校研究以及普及义务教育等问题的研究,但还没有将民族文化资源开发并利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之中,《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要求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湘西有着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蕴藏着多种语文课程资源,需要的是去开发,去利用,融入小学语文教学,让湘西的儿童从小就了解本民族文化,在了解的过程中培养各种语文能力,增强语文素养,增强民族自尊心、自豪感。 三、研究的意义 在我国新课程的改革中,特别是语文课程的文化构建,除了创新文化的探究外,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开发利用也已成为新亮点。语文课程如何开发利用好民族文化资源,不仅关系着民族文化传承的大事,还影响着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多年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湘西教育忽视民族文化的开发利用,使用统一的教材,统一的教学模式,从而导致民族地区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漠不关心,不知道本民族存在哪些优秀文化遗产,更没有因为自己是少数民族而感到自豪。目前,国内对保护、传承民族文化的开发利用工作正在起步,而作为民族地区的教育工作者,肩负着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责任。有必要将湘西民族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机的整合,进行语文实践活动,让民族文化融入语文课堂教学,使儿童在搜集、整理、阅读、习作等过程中逐渐了解民族民间文化的发展和

文档评论(0)

zhuliyan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