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章 消化 第六章 消化 吸收 代谢 第一节 消化道的主要功能 第二节 摄食的调节 第三节 口腔消化 第四节 单胃消化 第五节 复胃消化 第六节 小肠消化 第七节 大肠消化 第八节 吸收 第九节 机体内营养物质的代谢及调节 第十节 消化机能的整体性 第十一节 消化道功能的发育 第一节 消化道的主要功能 一、消化道的运动功能 二、消化道的分泌功能 三、消化道的内分泌功能 四、消化道的保护功能 五、消化道的血液循环 六、消化道功能的整合 一、消化道的运动功能 (一)消化道平滑肌的电活动 1.静息膜电位 指平滑肌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内外的电位差,表现为内负外正。K+平衡电位,比骨骼肌静息电位小(-50~60mV),且不稳定。平滑肌细胞膜的静息电位与K+、Na + 、Cl-通过膜的扩散有关,而钠泵对电位的产生起较大作用。 Ca2+ 进入细胞是峰电位产生的主要离子基础。 (一)消化道平滑肌的电活动 2.慢波电位 自发的、缓慢而短暂的膜电位去极 化波。在空腹情况下,即使胃肠道都不收 缩,也能记录到这种自律性电位变化,又 称为基本电节律。慢波起源于纵行肌和环形肌之间的一种间质细胞, 以局部电流短距离扩布方式传至环行肌。 在切除胃肠神经或用药物阻断其神经传导 后,慢波并不消失,慢波产生是肌源性的, 可能代表钠泵的节律性活动。 (一)消化道平滑肌的电活动 2.动作电位 当平滑肌细胞膜电位去极化接近阈值时,膜的电压依赖性通道开放,主要依赖Ca2+内流,而产生动作电位。其特征是时程短、振幅高,其频率越高,平滑肌收缩幅度越大。 (二)消化道平滑肌电活动与胃肠运动 二、消化道的分泌功能 (一)消化腺的种类 1.单细胞黏液腺:分布于消化道上皮表面,数量大,形如杯状,称为杯状细胞,或简称黏液细胞。 2.肠腺:存在于小肠绒毛之间,称为腺窝,含有特殊的分泌细胞。 3.管状腺:主要分布在胃和十二指肠,数量多。 4.复杂的腺体:指位于消化管外,但于消化道相连的腺体,如唾液腺、胰腺和肝脏等。 (二)腺细胞分泌的机理 1.有机物的分泌 首先,毛细血管通过扩散或主动转运和向分泌细胞提供充足的营养,并在线粒体内形成ATP,进而由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合成有机分泌物。内质网上的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特殊部位,合成的分泌物则通过内质网的管道,进入高尔基体的囊泡。在囊泡中它们被进一步修饰、浓缩后以分泌囊泡的形式进入胞浆并被贮藏在分泌细胞的顶部,最后由细胞表面排出。 (二)腺细胞分泌的机理 2.水、电解质分泌 主要发生在细胞膜的基底部。在神经刺激下,主动转运Cl-进入细胞,大量负离子的进入胞内导致正离子如Na+向胞内转运。随着胞内正负离子浓度的增加,渗透压和流体静力压升高,大量水分进入胞内,以致细胞膨胀,最后破裂,水、电解质及有机物从分泌细胞顶端溢出。 (二)腺细胞分泌的机理 3.黏液的分泌 黏液是由水分、电解质和多种糖蛋白组成的混合物。其主要功能是: (1)黏合食物形成食团; (2)防止粗糙食物和消化酶对消化道黏膜的伤害和消化; (3)黏液中的糖蛋白是两性物质,能缓冲少量酸和碱。 三、消化道的内分泌功能 胃肠激素的生理作用 1.调节消化道的分泌和运动; 2.调节其他激素的分泌; 3.调节消化道组织的代谢和生长(营养作用) 四、消化道的保护功能 (一)消化道的细胞保护功能 1.前列腺素 2.脑肠肽 四、消化道的保护功能 (二)消化道的免疫功能 1.肠道淋巴细胞的转移 2.体液免疫(IgA、IgM) 3.细胞免疫 五、消化道的血液循环 消化器管是一个血库。 六、消化道功能的整合 (一)神经机制 1.内在神经系统 黏膜下神经丛 (Meissner`s plexus) 肠肌神经丛 (Auerbach`s plexus) 六、消化道功能的整合 2.外来神经系统 副交感神经 交感神经 六、消化道功能的整合 3.中枢神经系统 调节消化器官活动的神经中枢存在于延髓、脊髓、下丘脑和大脑皮层等,通过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协调各部分的活动,全面完善地完成 消化功能。 第二节 摄食的调节 一、食欲中枢:摄食中枢(LH) 饱中枢(VMH) 二、调节摄食的外周信号 短期性调节:中枢神经递质和肽类物质与摄食行为的关系,外周神经传入信息和多种体液因素对摄食的影响等 长期性调节:恒糖学说、恒脂学说、恒氨基酸学说等;植物性神经系统与长期性摄食调节;内分泌激素与长期性摄食调节 第二节 摄食的调节 三、中枢神经递质和脑肽对摄食的调节 1.中枢神经递质 去甲肾上腺素(NE):促进摄食 5-羟色胺(5-HT):抑制摄食 γ-氨基丁酸(GABA):具双重性 2.脑肽 促进摄食:阿片肽和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4.3免疫失调课件(共36张PPT)高中生物学 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pptx VIP
- 新解读《JB_T 8446 - 2013隐极式同步发电机转子匝间短路测定方法》必威体育精装版解读.docx VIP
- 一种基于伯努利吸附原理的爬壁检测机器人.pdf VIP
- ZEEKR知识自测及参考答案.docx VIP
- 徐宁金枪手人物介绍水浒传.pptx VIP
- 2025年CSP-S初赛真题(文末附答案).pdf VIP
- 江苏开放大学设计思维与创意设计创意元素训练.doc VIP
- (2024新版本)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全册教案.doc
- 自考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历年真题.pdf VIP
- 制冷用水平管降膜蒸发器管束换热优化研究.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