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敬佩的桑塔格及其身体力行的知识分子标准.docVIP

令人敬佩的桑塔格及其身体力行的知识分子标准.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令人敬佩的桑塔格及其身体力行的知识分子标准.doc

令人敬佩的桑塔格及其身体力行的知识分子标准   被形容的桑塔格:40年来,公众对桑塔格的读解几度分裂,她被截然不同的词汇描述着:引发激烈争议的,虎头蛇尾的;创造性的,无创意的;幼稚天真的,深奥难解的;亲切随和的,冷漠超然的;高人一等的,民粹主义的;清教徒般的,纵情享乐的;真挚诚恳的,矫揉造作的;禁欲主义的,浮华奢侈的;左翼激进的,右翼保守的;深刻的,肤浅的;热情的,冷血的;傲慢专断的,犹豫不决的;明晰的,模糊的;狂热的,理智的;疏远冷淡的,溢于颜表的;中肯的,过时的;模棱两可的,坚持不懈的;狂欢的,忧郁的;幽默的,古板的;冷漠的,激情的;刚愎自用的,性情和顺的……但从来没有任何人把她和愚蠢沾边。(赵武平摘译自2004年12月28日《纽约时报》讣闻版)   苏珊?桑塔格1933年1月16日生于美国纽约曼哈顿一个富裕的犹太家庭。双亲常年在中国经商,留下她和妹妹寄养在亲戚家里。她5岁那年,生父米尔德里德?罗森布拉特 (Mildred Rosenblatt)在中国因肺结核逝世。后来母亲改嫁,苏珊从养父姓桑塔格。她不仅风姿秀美,而且天性聪颖。16岁就进入芝加哥大学,在施特劳斯(LeoStrauss)和布尔克 (Kenneth Burke)指导下攻读哲学、法文和文学。22岁获英文学与哲学硕士学位。然后在哈佛大学杰出的哲学史学家蒂利希(Paul Tillich)指导下完成了博士论文。毕业后,前往法国研究存在主义。26岁回到纽约,在著名的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宗教学。桑塔格生平写过17本书。《慈善家》,《坎普札记》,《论摄影》,《火山情人》,《在美国》,《反对阐释》,《疾病的隐喻》,《艾滋病及其隐喻》,《我等之辈》,《重点所在》,《死亡工具》,《我们生活的方式》,《在土星星象下》,《旁观他人的痛苦》,《恩人》,《床上的艾丽丝》,《激进意志的风格》等。   美国的良心、真正的知识分子苏珊?桑塔格在2004年12月28日陨落了。她的离世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终结。正如印度裔英语小说家、现国际笔会美国中心主席萨尔曼?拉什迪所评价的:“苏珊?桑塔格是一位伟大的文学艺术家、无畏和原创性的思想者、不断追求真理的勇士和参加众多斗争的不倦的盟友。她确立了严厉的知识分子的标准。她反对一切形式的独裁。”她深邃的思想触角无论碰到哪里都留下让人惊异的思索,她可以急转弯,让你转不过来以至于跌下深渊永远不得超生,从而对她咒骂并产生刻骨的仇恨;她可以深不见底,让你只知道里面有无数的珍宝而淘之不着,可以浩瀚无边,让你望洋兴叹,自觉渺小;她可以高不可攀,让你可望不可及。她涉足过宗教、哲学、政治、小说、诗歌、戏剧、电影、摄影、绘画、舞蹈、音乐等等领域,所到之处必有精辟的见解,即便那些在该行业经营多年的老手都不一定有她那样的独到的见解。所以她被誉为美国当今知识界的“全才”,是“读过无数的书的女人”。   她的《论摄影》完成于上世纪710年代,那正是她风华正茂的年代,她的照相技术达到了“揭示真实”的水平,仿真到让人心醉或心碎。她的思想总是与人不同,在你觉得没有问题的地方,她总能找到被忽视的裂缝并有意识地把它拉扯得大些,让人们知道它的存在。从她对现实的密切观察和反复体悟,对逼真的照片所传达的无可辩驳的真实而提出让人信服的质疑中,你能感觉到她的不同凡响。   她对戏剧的娴熟的拍摄技巧,使她在《等待戈多》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演绎,她不顾她的左倾战友的反对,批判他们对于战争缺乏道德的担当。她本来是一个左倾知识分子。但是1990年,她走进了萨拉热窝亲自导演该剧。她喜欢从事实中观察思考从而得出自己的结论,不一定非要跟着别人说话,事实是怎样的就怎样说,绝不违背良心,说些违心的话。即使同伴们对她强烈不满,甚至成为路人或者敌人,她也在所不惜。亲身经验比书本概念更加可信。   电影是她的兴奋点之一。她不像普通导演把电影当作创造高票房的手段,而是通过电影来观察当代人心灵深处在想些什么,所以她所选取的主人公大都是不易拿捏、气质晦涩的人物,如布莱松、戈达尔、法斯宾德等等。她先后拍摄了4部电影:1969年的《食人生番二重奏》、1971年的《卡尔兄弟》、1974年的《应允之地》和1983年的《无导之游》。在陈耀成对她的访谈录中她对当代电影作出了如下评价:“电影的问题在我看来,似乎比任何东西都更能表明当代文化的腐败。品味已经变坏,很难见到导演矢志拍摄具有思想和感情深度的电影。我喜欢的电影愈来愈多来自世界那些较不繁荣的角落是有理由的,那里商业价值还未完全取代一切。”她还为导演史密斯的电影《淫奴》写过绝妙的解读,旨在反击当时的所谓《反黄色淫秽物品法》。虽然她惧怕看到过于血腥的影视场面,但是她又敢于直视医生手术刀下的鲜血和创口。   她真正的成名是在报刊上发表的评论和随笔,这是她思想释放的窗口,更是她与读者交流对话,建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