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荒野到人群.doc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荒野到人群.doc

从荒野到人群   很久以前,自然以她的慷慨供养了人类,于是,他们对这个偶像既顶礼膜拜又心生敬畏。很久之后,理性、科学让人类从愚昧的迷幻中获得了解放,他们紧跟文明的步伐一路披荆斩棘,天地也随之换了容颜。然而,蓦然回首,人与自然已经如此生分!而更有意思的是,当我们置身于喧闹的人群,却处处能体会到风景的真谛。   在工业社会的景观中,风景与人群有了相似的意象。这又如何解释呢?巴尔扎克说,与文明日常的震惊相比,森林和草原的危险还算得了什么?人在大街上捉住他的牺牲品,或在神秘的树林中刺死他的猎物,他不是四处都保持着食肉兽中最完美的形象吗?所以,在人群中同样能看到自然的本质。因为人群也是一种自然景观。   荒野与人群都是可以观赏的景观。荒野相较于自然环境有一种自在的逍遥属性,相形之下,人群却是伴随着工业文明的推进而产生的新景观。同时,我们也发现,人类蛮横而近乎专断地将自己的痕迹加诸自然,人群景观正在吞噬着荒野,其气势犹如耶和华倾泻的洪水那般势不可挡,它将所到之处淹没,将一切重新改写。从荒野到人群,其中体现着正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史,它表现为人对自然环境的征服和胜利。      梦回伊甸园      《圣经》创世记中如是说:第一天上帝创造了光,第二天造空气和水,第三天造陆地、海和各类植物,第四天造日、月、星辰和定昼夜,节令日子和年岁,第五天造雀、鸟等各类动物,第六天上帝按着他的形象造人……在这个上帝创造并主宰的乐园里,人与万物和谐共生。由此,人类也为自然万物和人的存在找到了源起与理由。现实的大自然因带有上帝的灵光也具有了神圣的意味,它像一个慷慨而宽容的容器,敞开怀抱来接纳一切生灵大自然以一种不可言说的魔力震撼着人们的心灵。这是人类对大自然的无限崇拜,当身负原罪的人被逐出伊甸园之后,也许只有当他们凝望原野时,偶尔还能隐约一见上帝的灵光,他们唯有通过一种遥远的追思去缅怀它,人们心中的伊甸园是怎样的?原始――充满鸟语花香――而富足,却又终因“人烟稀少”而带有无法褪去的荒野气象。恐怕这就是对它模糊而美好的想象吧。   上帝造人是为了“管理”其他生灵,人也由此被赋予了主宰的权力和绝对的优越性。因此,人首先专注于对自身的认识实践,最初风景只是为人或神的活动提供情境和背景,恰似自然所处的从属地位。人们并不去细细追究希腊神话或者圣经故事发生的地点会大不相同,他们将伊甸园作为一种整体的意象模式套用在画面上。早期绘画中人物和自然会呈现出很强的隔膜感,我们感受不到那片自然的真实,画面上的两部分仿佛被强硬地剪切拼贴在了一起,彼此并没有呼应和交流,我们由此也无法感受到自然给人的真实触动。此时,人与自然的关系与其概括为亲密无间还不如说是相安无事,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因种种隔膜而使人类对其敬而远之。此时,人还没有用一种审视的眼光去认识她的意识和愿望。   直到文艺复兴,画面中表现的主体仍然是人物,而所谓环境只是为了将这些形象放置在一定的气氛和空间之中。对于风景和空间的处理,他们有套预设的理论来左右具体的表现。比如达?芬奇对于阴影的偏爱使他坚信:美是柔和的阴影。把黄昏时的门洞画成时山岩中的洞穴就行了,因为这种阴暗的效果使人产生一种神秘感。他的杰作《岩间圣母》就是这样创作出来的。这也可以看出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对于画面中风景的理解,画面的风景可以根据需要被随意挪用或者替换,他们创造出带有虚构和幻想成分的“风景”补充画面,其中牵强与不真实的味道像极了那个遥远而飘渺的伊甸园之梦。为什么它如此隔膜而不可信呢?因为风景本身并不具有明确的指代性,它们不专属于意大利、佛兰德斯抑或德国,也因这种属性的缺失,此时的风景显得那么可疑甚至僵硬,当然也就无法直接触发人们的情感。   到了17世纪,风景画才开始作为一个独立的题材出现在绘画中。而荷兰人最先赋予了风景画鲜明的民族和地域属性。他们将对于实在的大地和同类的爱倾注于画布之上这里不再充斥着神秘而遥不可及的神话故事,宗教人物。于是,荷兰人把将风景画的意象从遥远的伊甸园拉回到人间,那河堤上行进的农人和运转的风车难道不就是一首对大自然的赞美诗?!人类真正在自然中感受了真实的触动,并且将这种深刻的体验真诚而朴素地表现了出来。      从“理想化”的风景到莫奈的后花园      与这种自然主义的风景并起的是被称为“古典派”的风景画 它可以追溯到英雄式的风景,它们同属于是种理想化风景。宗教改革以及科学的发展日渐剥离了宗教学说的神秘性,人们开始对以往种种假想与盲目崇拜产生了怀疑人类开始真正地观察自己身处的那片自然。但是,眼前的自然是否完美?那个关于伊甸园的美景却始终萦绕在梦境中。当人开始真正关注和研究大自然时仍然怀有对伊甸园的追思。   因此,一个将真实与幻境相结合的“理想自然”被创造了出来。他们先亲身体验自然,回到画室之后把这最初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