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信息网络传播权看中国期刊数字化出版.doc
从信息网络传播权看中国期刊数字化出版
摘要: 版权概念已深入人心。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国现有版权立法的不完善所带来的问题逐一浮出水面。国家必须进一步改进完善与著作权相关的法律法规,同时,也需要广大的公民、组织等了解学习《著作权法》等法律法规,用法律来捍卫自己的合法权利。通过阐述国内期刊出版业的现状及面临的数字化出版问题,针对当前国内期刊社如何冲破数字化版权及数字化出版瓶颈提出了相应见解。
Abstract: The concept of copyright has been enjoyed popular support. Bu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economy, problems arising from Chinas imperfect copyright legislation emerged. The nation must further improve and perfect related laws and regulations of the copyright, at the same time, broad citizens and organizations need to learn laws and regulations, such as “The Law of Copyright”, to defend themselves with the lawful rights. Through expound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domestic journals and digital publicatio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in view of the current problems of domestic digital copyright.
关键词: 期刊;传统出版;数字化出版;数字化版权;信息网络传播权;对策
Key words: periodicals;traditional publishing;digital publication;digital copyright;the right of communication through information network;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G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8-0141-02
0引言
著作权亦称为“版权”,是指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文学、艺术或科学作品依法享有的财产权利和人身权利的总称[1]。由于过去印刷技术与传播手段的单一、落后,版权最初的涵义指Copyright,也就是复制权。而随着时代演进及科技的进步,著作权的内容变得越来越丰富,中国的著作权立法也在不断完善发展的同时,遭遇了更加尖锐的挑战[2]。谷歌“侵权门”、 “龙源期刊著作权败诉门”,门门触目惊心,给所有的图书、音像、电子出版物出版社,期刊社和互联网出版单位敲响了警钟。特别是对于正处在弱势出版的期刊社来说,数字化出版、数字化版权问题,不可不提上议事议程,这也是期刊社走出传统出版,参与数字化革命的必经之路。
1国内期刊出版概况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中国的期刊业发展迅猛,作为资历颇深的现代媒体,期刊成功地担起了沟通中外文化、引进八面来风的传播重任。近20年来,中国期刊界不断与亚洲及欧美国家的杂志同行开展友好交往,取长补短,如今中国已是名副其实的期刊出版大国。新闻出版总署统计信息显示,2008年全国共出版期刊9549种,平均期印数16767万册,与上年相比,种数增长0.86%,平均期印数增长0.42%,总印数增长2.1%[3]。
随着网络的出现,人类接受信息的途径更加多样化,数字化已走入了人们的生活。目前,中国仍处在传统出版与数字化出版的博弈阶段,但数字化出版的王者风范已崭露头角。2010年5月27日,由北京出版集团公司牵头,国内40多家出版单位、民营出版商、技术服务商共同发起携手打造“数字出版联盟”,[4]随后,6月11日上海电子书产业发展联盟成立,全国电子书标准工作组交互平台组宣告落户上海。不可否认,数字化的到来给传统的纸质期刊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截至2008年12月,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整体营业规模达530亿元[5]。还有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底,中国电子图书阅读者超过1亿人,从“纸质阅读”到“电子阅读”的趋势非常明朗。很多国外的期刊,如《science》、《nature》等科技期刊利用互联网出版已结出丰硕果实。然而,我国的期刊走电子化网络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