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节能建筑不应沦为开发商炒作噱头
节能建筑不应沦为开发商炒作的噱头
1月6日,青岛市金水路的一个小区内,齐女士家里的温度计显示室内温度是21℃,而此时室外的温度为零下5℃。但齐女士对供暖费的收取问题非常不满:“小区已经做了建筑节能,据开发商说可节能65%,既然节能,为什么我们的供暖费没少收一分钱呢?”
据了解,小区确实已做了建筑外墙保温,相关费用已经由业主买单,然而,这笔花销却并没有让业主得到实惠。“要么,退还我们建筑节能成本费用;要么,供暖费减半。”齐女士和邻居们纷纷表示。
万科董事长王石在谈到绿色建筑时曾指出:“节能建筑就是墙厚一点。我发现做星级酒店基本上可以不用空调和暖气,一看,就是墙厚。把墙盖厚一点,客人越不用空调,越省电,酒店是算好这个账了。但业主就不这么算账:满脑子是开发商一平方米多少钱卖给他,然后所有的开发商都不愿意来做厚墙。”
看来,无论是开发商还是老百姓,都没能从节能建筑中得到实惠。节能建筑能否成为开发商用来炒作的一个噱头?
购房者对节能的盲区
与齐女士的情况类似,家住北京望京的耿先生也有同样的疑问:“我住的房子是2006年建成的,前两年做了节能改造后,这两年仍和以前一样,每年要缴纳2400元供暖费。既然节能改造工程让房屋节能65%,那是否供暖费应该只收取35%,我们只需缴纳840元呢?”
记者调查后发现,存在这种疑问的居民不在少数。“我相当于花了两份钱,而且一直交了好几年。”耿先生困惑地说,“国家花大力气宣传节能建筑,做节能改造,但我们老百姓也没有从中得到什么好处啊。”
中国建筑业协会建筑节能专业委员会名誉会长涂逢祥指出,现在业主面对开发商的第一个问题不是:我的房屋是不是节能建筑?这说明社会对节能建筑的认识还处于“盲区”。
“其实买房子,我最看重的不是节能与否,关键是配套、品质和价格。”在北京工作的吴磊正和女友挑选婚房时感慨道,“一般号称节能和科技的楼盘,价格都很贵,今天刚看的这个楼盘就要5万多元/平方米。”
面对高昂的房价,吴磊摇摇头说:“如果价格合适,小区环境好,楼盘附近交通便利等条件都满足,又真的节能就值得买。但如果只有一个‘节能’的概念,那肯定就不买了。”
部分购房者认为,现在号称节能建筑的项目,并没有体现出多大的优势;对该类产品在使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人们也缺乏一个准确的预测;加之大部分购房者偏好装满玻璃、能看到风景的房子,殊不知玻璃面积越大,保温效果往往越差。所以,不少号称节能的建筑并没达到预期的销售效果。
很少开发商愿意为节能多花钱
新港地产执行董事张红兵把购房者的需求分为三个层次。他指出,节能建筑要推广得好,应该是住房已基本满足了“住”的基本需求,“这是购房者的第一个层次;第二个层次,就是改善需求,比如房子要大一点,环境要好一点等;到第三个层次,才是房子的节能环保问题。”
显然,绝大多数购房者,尚处在前两个层次。购房者对节能建筑不买账,开发商对此的认知同样需要启蒙。《德国金融时报》近日刊文称,中国住宅建筑能耗高出西方近两倍,中国政府计划通过改造旧楼和设立新的节能标准来减少这种浪费。
“中国政府在节能方面雄心勃勃,到2015年,计划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6%,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17%。然而,想在中国节省能源并不容易。”上海一家规划公司的总裁帕斯卡尔·哈特曼认为,“中国的能源太便宜了,没有开发商愿意为节能多花钱。”
成都一位开发商坦言,就规划设计而言,现在的设计单位没有过多时间去考虑节能住宅,毕竟地方的节能设计、施工、检测标准尚未完善;而在材料方面,新产品少,并且大都质次价高;在施工阶段,面临着缺乏成熟技术工人的问题,即使有的采用进口节能材料,但房子建成后仍然达不到很好的节能效果。
王石说过,绿色建筑的成本肯定是要增加的,但这个成本的增加并不能成为中国发展绿色建筑的障碍。“这部分成本需要三方来分担,一是政府应该来为节能埋单,给予一定的补贴;二是开发商应该承担一部分成本;三是消费者要掏更多的钱。”
王石坚定看好绿色建筑的市场前景。他说:“目前,成本不是最主要的问题,开发商的利润比较高。如果自己不埋单,将来竞争激烈的时候,可能就会错过这个机会了,现在要更好地珍惜这样的机会,承担开发商的责任。”
节能的噱头未能赢得购房者青睐
据张红兵介绍,节能建筑使用的材料多是环保材料和可实现资源回收利用的材料,成本高,售价也高,这类材料目前只出现在少量的高端楼盘中。
以节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