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具漫话之一茶具曙光.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茶具漫话之一茶具曙光.doc

茶具漫话之一茶具曙光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祥地。早在4000年前的原始社会,茶就作为药饮(治病、解毒)介入人类社_-会生活。当年我们的老祖宗是用什么器具煮饮那采自常绿灌木(茶树)的小芽和嫩叶呢?   经过了漫长的青铜时代,直至2000年前的汉代,随着人工种茶、制茶和饮茶风尚的发生和发展,中国茶具又经历了怎样发生、发展和变革的过程?   隋唐以后,是中国茶业的空前繁荣昌盛期。饮茶风尚的普及、陶瓷工艺的突飞猛进使中国茶具的发展达到巅峰,名窑、名师、名作如雨后春笋般涌出。此间伴随着中国茶叶与饮茶之风东传西渐,中国茶具车载舟运大踏步走出国门,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珍爱的东方宝货。中国茶具作为中华文明的信使,又是如何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融和发展的呢?   以上诸点都是本栏目所关心的话题。栏目定名为“茶具漫话”,是因有关古今茶具茶事话题太多,头绪纷杂。因之,决定随遇而安,不画框框,不设界限,有话则长,无话则止。另多辅考古图照,尽量让文物说话。   中国人饮茶历史直可追至神农氏,即陆羽在《茶经》中所称“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神农氏因“制耒耜而教民耕作”而闻名于世,时代约为公元前2730年,即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神农本草》说“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此处的“荼”作“茶”解。简言之。即距今5000年前后,我们的祖先已经认识了野生茶和它的药用功能,至于如何用茶解毒,有人认为原始社会人们从树上摘茶后,直接送入口中咀嚼,因此根上谈不上使用茶具。笔者以为,此说颇可存疑。   新石器时代是人类开始栽培粮食、饲养家畜并发明和使用陶器的变革时期。考古发现表明,此时的渔猎和采集经济乃是这一时期先民们赖以生存的重要手段。从野生的茶树上采集鲜叶。是他们丰富的采集活动的一项内容,照理说,他们应是先将茶叶作为羹饮或蔬食的材料后,才发现茶叶解毒的功效。此时先民们已有熟食的习惯,也有一套功用齐备的陶制器皿可供使用,这些具有盛贮、烹煮或饮用功能的陶制生活器皿,可视为后代茶具的雏形,是茶具的曙光。这些器具包括烹煮器釜、鼎,盛贮器罐、壶、瓶和食具碗、杯等。上述器物于我国长江下游和南方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和墓葬中常有发现。如长江流域的新石器时代大溪文化(主要分布长江三峡和江汉平原)、屈家岭文化(湖北境内)浙江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马家滨文化、福建闽侯县石山文化各遗址(如闽侯甘蔗罢石山、榕岸庄边山、白沙溪头遗址)等。      烹煮器:釜、鼎      釜是生活在江海之滨的原始先民最常用的炊煮器。这些以粗砂陶制作、侈口、扁腹、圜底的炊煮器是锅的前身。在昙石山遗址下层出土的20件陶釜中,有的底部还残留明显的烟炱。说明这些釜确实是用来烹煮食物的,其中自然也会有煮野生茶叶的经历。   鼎。生活在内陆的新石器时代居民以它来替代釜作炊具。和釜相比。鼎的最大特征是多了三只足。此外,由于鼎的下部可以烧火。所以兼有炉子和锅的两个功能。到了商周时期。三足两耳鼎成了青铜器中重要的传国重器。用于祭祀,后来又发展到用于炼丹、焚香、煎药、煮茶。《茶经?四之器》中列出生火煮茶的用具“风炉”。是用铜、铁铸造的,造型与古代鼎的形状十分相似。这也证明鼎从远古至唐始终都有兼作煮茶用具的功能。   建国以来,陶三足鼎在江南各地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屡有发现。      盛贮器:罐      先民采摘下野生茶叶后贮存在哪里?这个疑问可以在新石器时代墓葬陪葬品中找到答案。常见于此时墓葬的随葬品中有一种高领广口球腹,下接矮圈足的陶罐,一般高20cm~40cm,腹径30cm,以泥陶或砂陶制作,表面拍印绳纹、交错条纹。罐能防尘、防潮、防霉,应是贮藏野生茶叶的首选用具。从总体造型看来,后代茶叶罐与这些罐相比。变化并不大,只是工艺上更精致,材质更丰富(瓷、银、锡等等)而已。      食具:碗、杯      碗和杯是历史茶具中数量最大也最常见的器皿。新石器时代出土的陶器中各式碗、杯占有相当比重。   碗多为泥质灰陶制作,款式很多:直口深腹、浅腹。侈口折腹,敞口浅腹等。碗底大都安有喇叭形矮圈足,一般高10cm~20cm,腹径10cm左右。   杯则更富于鲜明的地方特色。闽江下游的昙石山文化先民喜欢用细泥手工轮修的筒口深腹、大口杯,或者是长颈折腹杯和小口折腹、敛口杯。由于烧制火候的差异,陶杯表面分呈黄、红、黑等颜色。闽侯昙石山和白沙溪头曾分别出土过一种泥质黄陶或灰陶制作的单把杯,这种杯大小不一,直口浅腹下接矮圈足,杯耳一侧附加有火炬状单把手,把端外侈并高于杯沿,把手中部凸起,镂孔并刻划斜方格纹。杯子构思巧妙,制作规整,造型精美而独特,应为后世茶杯的雏形。   总之,在新石器时代,由于茶叶仅被视为有药用功效的野生类的食品,而先民们的陶制日常生活器皿已足够应付其烹煮、存贮、食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