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流行词“粉丝”的文化探微.doc
流行词“粉丝”的文化探微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7A-0150-01
“粉丝”一词是近年来非常流行、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新词语。它充满了人们的智慧、创造力和想像力,体现了社会发展的“时代特性”。“粉丝”现象是当今社会新媒体时代的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现象,同时也是信息时代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从电视到网络,从娱乐界到学术界,可以说,“粉丝”已经成为一种无孔不入的现象,并逐渐演变成为一种大众文化现象。
一、“粉丝”一词的来龙去脉
“粉丝”一词中国社会早已有之。《现代汉语词典》对其解释为:“用绿豆等的淀粉制成的线状的食品”。在当代社会,“粉丝”一词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人们所始料未及的。“粉丝”源于英语单词“fan”,是其复数形式“fans”的谐音或者说音译,其意思是“运动、电影等的狂热爱好者、迷恋者”,也指“对名流等的狂热仰慕者”。国内翻译界往往将“fan”引申意译为“迷”,其引申含义是指“陶醉、迷恋,对某人或某一事物发生特殊爱好而沉醉”。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迷”一词的使用率很高,如“歌迷”、“影迷”、“戏迷”、“球迷”等。由此可见,汉语的“迷”是英语“fans”的意译形式。
“粉丝”是“fans”的音译形式。据有关学者考察,它最早源于台湾的媒体。2003年8月,台湾林资敏女士的《抓住怪怪粉丝(Fans)――视觉行销策略》一书在大陆出版。2005年湖南卫视“超级女声”火遍祖国大江南北,使“超级女声”一词荣登“2005年中国主流报纸十大流行语”文化类的榜首。2006年,“粉丝”现象进一步扩大,更使“粉丝”突破了娱乐界的范围。至此,“粉丝”一词已经大大超越原来“迷”一词的影响力,受到大众的追捧,而且几乎涵盖了与文化现象有关的各个领域。一时间,人们由“粉丝”一词派生、创造出来许许多多新词新语,如:“玉米”――李宇春的迷,“凉粉”――张靓颖的粉丝,“米粉”――意大利足球豪门AC米兰的粉丝,“翔粉”――刘翔的粉丝,“超粉”――“超级女声”的粉丝,“盒饭”――何洁的粉丝,“粉笔”――周笔畅的粉丝,“芝麻”――尚雯婕粉丝团的名称,“螺丝”――罗丹的粉丝,“乙醚”――易中天的粉丝(“易迷”的谐音)。随着“粉丝”族痴迷程度的不断加深,又分化出来不同程度的“粉丝”:胡萝卜丝、虾米丝、土豆丝、铜丝、铁丝、钢丝等等。此外,由“粉丝”组合而成的新词新语更是层出不穷,例如:粉丝团、粉丝网、粉丝基地、粉丝家园、粉丝时代、粉丝论坛、粉丝结构、粉丝俱乐部、粉丝大本营……等等。
二、对“粉丝”一词的解读
正如“show”音译为“秀”,“cool”音译为“酷”,“shopping”音译为“血拼”(非一般购物,是指对疯狂购物、抢购、有发泄倾向的购物形象的描写,含有购物量大、时间长、购物无目的等),“hacker”音译为“黑客”一样,“fans”音译为“粉丝”符合音译的规则。“粉丝”之意既体现了量之大、人数之多的涵义,既贴切,又形象;同时“粉丝”又具有“丝”的“纠结、缠绵、思念”之感、之意,因此将“fans”译为“粉丝”,与日常生活中最普通不过的粉丝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平实质朴而又自然贴切,符合当代社会摒弃经典、随意而作的思潮,与“超级女声”打造平民偶像的总体风格相一致,形象地再现了追星族对明星狂热的崇拜、追捧;既体现了隐喻、通感的意念,又具有幽默、诙谐、调侃的意味。在人们已习惯了“追星族”、“影迷”、“歌迷”这一类称呼时,“粉丝”的出现令人耳目一新,它既满足了人们追新求异的心理需求,又迎合了趋新求变趋洋的公众心态,尤其是迎合了新一代的年轻人追求个性、展现自我的心理愿望。
“粉丝现象”为“粉丝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粉丝”的消费力量不容忽视。在粉丝界中有一种说法:“不花钱的粉丝是没有价值的粉丝”,真正的“粉丝”是必须消费的。随着众多的选秀活动的刺激和推动,“粉丝产业”越来越壮大,并且已经成为娱乐产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首先,“粉丝”们让其偶像名利双收。他们在偶像身上无怨无悔地投入时间和金钱,为偶像做宣传、赢得人气、照亮星途,购买与偶像有关的文化产品,既是一种投射在偶像身上的替代实现,也是一种自我实现的满足。“粉丝”们的呐喊成为了明星成名道路上的砝码,“粉丝”们的捧场成为了明星演唱会成败的标准,他们赠送偶像鲜花、礼物,参加偶像的演唱会、综艺节目等等。明星们因为“粉丝”而大红大紫,赚得盆满钵满。其次,“粉丝”们让媒体、商家、经纪公司看到商机无限。粉丝网CEO王吉鹏认为:“粉丝是娱乐市场的消费终端。在掌控这一终端后,我们将在明星广告市场、与明星有关的无线业务等方面拥有优势。”现在,“粉丝”的诸多消费行为已不再是出于对商品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