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唐诗宋词去旅游精要.docx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跟着唐诗宋词去旅游精要

爱此湖山好 流光正徘徊(跟着唐诗宋词去旅游) 《 人民日报 》( 2015年09月26日 ? 07 版)   图①图②:马鞍山采石矶。   图③:平湖秋月。   图④:无锡市锡惠景区。   图②为谢富乐摄,其余为资料图片。  杭州西湖   湖平长似镜?月好最宜秋?   本报记者 江南      湖山十景·平湖秋月   王洧(南宋)   万顷寒光一席铺,   冰轮行处片云无。   鹫峰遥度西风冷,   桂子纷纷点玉壶。      平湖秋月,这处中秋赏月胜地,即便未到过杭州西湖,想来也不会陌生,于诗词乐曲中多次邂逅了。宋代孙锐写平湖秋月:“月冷寒泉凝不流,棹歌何处泛归舟。白蘋红蓼西风里,一色湖光万顷秋。”   作为“西湖十景”题名景观之一的平湖秋月,始自南宋。不过当时平湖秋月并无固定景址,更多是时间维度上的景致,而非空间概念。所以宋人诗中写“棹歌”“泛舟”。及至明万历年间的西湖十景木刻版画,《平湖秋月》一图所选场景仍是游客在西湖船上举头望月。现在所见平湖秋月“一院、一楼、一碑、一亭”的临湖水院,是成型于清康乾时期的格局。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皇帝御题“平湖秋月”四字景目,并立碑筑亭,将湖边原来的龙王堂改为御书楼。乾隆十六年(1751年),皇帝题写诗文,刻在御碑背面。前几年,西湖为申遗,复建了白墙黛瓦的围墙。   水和月,为什么在此时此地融汇成绝佳的组合、独特的存在?清代《西湖志》早已给出简洁精当的解读:“盖湖际秋而益澄,月至秋而愈洁,合水月以观,而全湖之精神始出也。”?凉爽的秋夜,沿白堤信步行至平湖秋月。阅读历史感厚重的御碑,穿过典型传统园林建筑的月波亭、九曲桥,站在伸向湖面的临水平台上,被夜色和波光环抱,只觉得和湖面无比贴近,月色掬水可得。再加上空气中弥散的桂花甜香,周围被灯光点缀的亭台楼阁,引人生发月中桂子、琼楼玉宇的浮想,惟欲“乘风归去”。   西湖赏月,是文人雅兴,也是市井民俗。旧时杭人,七月十五中元节也有赏月的习俗。农历七月半,时已近清秋,又是立秋节气过后的第一个月圆夜。   讲到这里,当然不能不提与西湖半生缠绕的明人张岱。就像《湖心亭看雪》将西湖的雪写到极致,一篇《西湖七月半》,写尽西湖月和看月人的情态。“人声鼓吹,如沸如撼”“篙击篙,舟触舟,肩摩肩,面看面”的描摹,足见当时游湖赏月习俗之盛,几乎都是阖家出动、倾城而出。每每重读张岱描绘的“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等人间世相种种,不由会心而笑;读到“月如镜新磨”“或匿影树下,或逃嚣里湖”的意趣,更叫人向往。有“好友佳人,邀月同坐”,即使不是在像平湖秋月这样的名胜景点,都能享受月色秋色,感受情谊长久。      无锡惠山   皓彩入幽抱 清气逼苍旻   本报记者 姚雪青      同王晦伯朱遐景宿慧山寺   窦群(唐)   共访青山寺,曾隐南朝人。   问古松桂老,开襟言笑新。   步移月亦出,水映石磷磷。   予洗肠中酒,君濯缨上尘。   皓彩入幽抱,清气逼苍旻。   信此澹忘归,淹留冰玉邻。      无锡惠山自古以来是文人墨客会友出游,亲近自然的重要去处。苏轼在《惠山谒钱道人烹小龙团登绝顶望太湖》中也谈到此地:“踏遍江南南岸山,逢山未免更留连。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石路萦回九龙脊,水光翻动五湖天。孙登无语空归去,半岭松声万壑传。”北宋熙宁六年岁末,苏轼因拜访钱道人钱颍至无锡。诗人携带建州北苑产“小龙团”贡茗,汲“二泉”水煮茶品茗。在过去的3年里,他登过的江南名山难计其数,或雄壮挺拔或清新俊秀,但有着“江南第一山”之称的惠山令他格外流连忘返。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在窦群《同王晦伯朱遐景宿慧山寺》(慧,通“惠”)一诗中,“步移月亦出,水映石磷磷。”将月下访山之幽静与月人共徘徊的美景阐释得恰到好处,“皓彩入幽抱,清气逼苍旻。”由将月色入怀的朦胧沉醉之感抒写得颇具美感,清爽之气在舒朗的月光下更显充沛。登惠山之顶俯览山下,波涛翻滚,烟波浩渺,气势磅礴,水天一色。在这万籁俱静的时分,更会让古人感到哪怕在这里遁世隐居,也是一个好去处。   苏轼诗中提到的“天下第二泉”,得名于唐朝,位于无锡市西郊惠山山麓的锡惠景区内。唐代茶圣陆羽遍尝天下名泉名茶,认为“庐山康王泉第一,惠山石泉第二”。千百年来,二泉为文人所激赏。宋徽宗钦令二泉水为贡品;宋高宗南迁时,特题“源头活水”四字于泉上。元代书法家赵孟頫特书泉额“天下第二泉”。明代文徵明在二泉边创作了“惠山茶会图”,至今珍藏在故宫博物院内。清代康熙、乾隆两帝分别6次前来巡游品泉。泉边还建有万卷楼,是明清两代文人墨客汇集的场所。   临近中秋,惠山脚下桂树成林,微风拂过,金桂飘香。八月十五的夜里,到第二泉边休息聊天,品茶赏月,耳畔依稀传来无锡民间音乐家华彦钧的二胡名曲《二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