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实用课件精要.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记承天寺夜游实用课件精要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朝眉山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作品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 他是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的进士,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礼部尚书。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刺新法下御史狱,遭贬。卒后追谥文忠。 张怀民,1083年被贬黄州,初寓居承天寺,张怀民虽屈居主簿之类的小官,但心胸坦然,决不挂怀贬谪之事,公务之余,以山水怡情悦性,处逆境而无悲戚之容,是位品格清高超逸的人。 《记承天寺夜游》写于苏轼以犯人身份被贬,谪居湖北黄州之时,无薪俸,故租50亩荒地经营,有诗曰:“不令寸土闲,饥寒未知免。”“去年东坡拾瓦砾,自种黄桑三百尺。今年刈草盖雪堂,日炙风吹面如墨。”又有“自笑平生为口忙”之句。 念/无与为乐者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相与步于中庭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1、这篇文章运用了几种表达方式? 10、《答谢中书书》和《记承天寺夜游》这两篇短文都写自然景物,但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试加以说明。 苏轼遭遇“文字狱”,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近乎流放,心情抑郁,但是他没有灰心丧气,而是借游赏山水等自然美景来消解内心的郁闷,抚平心灵的创伤,表现了坦荡、旷达、笑对人生的生活信条。学习本文,在感受庭院月夜小景的同时,更感受到了他那从容应对苦难的人格魅力。 一、略。 二、《答谢中书书》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这篇文章中有直抒胸臆的句子,文章开头写道“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这个“美”字,是山川风物的客观形态,也是作者对山川风物的审美感受——愉悦,“实欲界之仙都”,将在山水之中飘飘欲仙的自得之态表露无遗。“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带有着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1、解释词语。 念无与为乐者 遂至承天寺 相与步于中庭 怀民亦未寝 盖竹柏影也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考虑,想到 只是 共同,一起 睡觉 于是 原来 品课堂练习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 床前明月光, 疑似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李白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刘禹锡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 举杯望明月,对饮成三人。——苏轼 西江月?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长相思? 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有一天,本文作者苏轼去拜访王安石。王安石因有其他客人,先请他到书房歇息。恰巧,案头放着一篇王安石未写完的诗稿。题目叫《咏菊》,开头两句是:“昨夜西风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苏轼心想,秋菊跟春花不一样,它能和寒霜鏖战,宁枯在枝上,也不凋谢零落。说西风“吹落”“满地金”,太不符合实际生活了。 苏轼小故事 菊花 于是提笔又写了两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 王安石看了他的续诗,心中好笑,便借机把他从京城调往黄州作官。苏轼不服气,对王安石的报复行为十分不满。一次大风过后,惆怅之中,他闲步花园,却真的见到了菊花纷纷下落,满地铺金的情景,才知道黄州的菊花与别处的不同,同时感到自己的续诗也是不妥当的。 研讨与练习答案 * 导入新课 李白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些诗句表达了思乡、伤己、念友之情。今天我们学习的《记承天寺夜游》在咏月诗文中别具一格,让我们一起欣赏。 月亮总会引起人们的无限遐思,古往今来,有许多文人墨客借月抒怀,你能列举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