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诂的条例、方式和术语.ppt

  1. 1、本文档共7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训诂的条例、方式和术语

训诂的条例、方式、术语 一、训诂的条例 条例:著作的义例、体例 这里指训诂的体例、义例。或曰训诂的正规形式范例。 分条订立的规则、章程。 训诂的条例有三:一曰形训,二曰声训,三曰义训。兹分别说明之。 (一)形训 用分析文字形体的方法来解释字义,谓之形训。 先秦典籍如: 《左传·宣公十二年》“止戈为武”《左传·宣公十五年》“反正为乏”《左传·昭公元年》“皿虫为蛊” 《韩非子·五蠹》“自环者谓之ム,背ム谓之公”等。 许慎的《说文解字》,凭借字形的构造说解字的意义。 古人将汉字字形的构造归纳为六种,即所谓“六书”,一曰象形,二曰指事,三曰会意,四曰形声,五曰转注,六曰假借。其中前四种,从训诂学和词汇学的角度讲,都是形训 。 《说文》: 日,实也。太阳之精不亏,象形。 月,阙也。太阴之精,象形。 信,诚也。从 人从 言,会意。 翁,颈毛也。从 羽,公声。 《山海经·西山经》:“天帝之山有鸟焉,其状如鹑,黑文而赤翁。” (二)声训 亦称音训,取声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解释字义。 有同音的,如《说文》:“衣,依也。” 有双声的,如《说文》岂部:“恺,康也。” 有叠韵的,如《说文》人部:“侨,高也。” 关於声训,《白虎通》、《释名》两书中材料最多,郑玄所注群经中也有不少散在的资料 声训材料 : 清人张金吾《广释名》 今人张舜徽《演释名》 (三)义训 以通行词训释古语词或方言词的意义,谓之义训。 如《尔雅·释诂》:“初、哉、首、基、肇、祖、元、胎、俶(chu4)、落、权舆,始也。”始是通行词,前面被解释的十一个词,或为古语词,或为方言词。 《说文》及古传注多採用以通行词解释古语词的办法,杨雄《方言》一类的书则是以通行词解释方言词。 二、训诂的方式 训诂的方式大致可分为三种:一曰互训,二曰推原,三曰义界。兹分别说明之。 (一)互训 互训是用同义词或近义词相互解释的一种释词方式。细分之又可区别为三种: 郭芹纳《训诂学》称其为“直训”归为“解说词义的方式”。 1.《说文》同一部首中的互训。 言部:“讽,诵也。”“诵,讽也。” 艸部:“茅,菅也。”“菅,茅也。” 木部:“柟 ,梅也。”“梅,柟 也。”“栋,极也。”“极,栋也。”“櫽,桰 也。”“桰 ,櫽也。” 人部:“何,儋也。”“儋,何也。 页部:“颠,顶也。”“顶,颠也。”“颡,頟也。”“頟 ,颡也。” 以上是以同义词互训。 也还有以近义词互训的。 疒部:“疾也。”“病,疾加也。”段注:“析言之则病为疾加,浑言之则疾亦病也。”这说明疾与病只是近义词。 2.《说文》不同部首中的互训。 老篆下段注云 :“考、老适於许书同部,凡许书异部而彼此二篆互相释者视此。如‘塞,窒也’;‘窒,塞也’。‘但,裼也’;‘裼,但也’之类。” 裼篆下段注云 :“凡全书中异部而互训者视此。裼训但,但训裼,其一端也。” 它如: “珍,寶 也。”“寶,珍也。” “玩,弄也。”“弄,玩也。” “慎,谨也。”“谨,慎也。” 3.集合同义字以类为训 此种互训於《尔雅》中最为多见,如《尔雅·释诂》: 适、之、嫁、徂、逝,往也。(动词) 乔、嵩、崇,高也。(形容词) 尸、职,主也。(名词) 卬、吾、台 、予、朕、身、甫、余、言,我也。(代词) 粤、于、爰,曰也。(虚词) 应该注意的是,所谓互训,是指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有相对的同义,并不等於它们在一切环境中绝对同义。 如《说文》言部:“讽,也。”“诵,讽也。”段玉裁据《周礼注》指出讽仅背文,诵则以声节之,统言则通,析言有别。 (二)推原 根据词的声音线索,探索词义的由来,这种训诂方式叫做推原,亦称推因。 黄侃云:“凡字不但求其义训,且推其字义得声之由来,谓之推因。” 《周礼·地官序官》注所云 “种榖曰稼,如嫁女以有所生”。 《史记殷本纪三》“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而盈钜桥之粟。” “鹿台”一词,本钱府之通名,但何以钱府就叫做鹿台呢?这就必须用推原的方法才能解决。 从声音上推求:鹿与录同音,录是铜之色(《说文》:“录,金色也。”古谓铜曰金)。 所以录台就是取铜钱之色以为名,放钱的地方便称为录台,同音通假,又写做鹿台。(参看《章太炎全集》第一册,《膏兰室札记》卷二页202) 这便是推原,亦即根据词的声音线索,探索词义之由来。 (三)义界 用一句或几句话来阐明词义的界限,对词所表示的概念的内涵作出阐述或定义,这种训诂方式叫做义界。黄侃云 :“凡以一句释一字之义者,即谓之义界。” 《说文》皿部: 盈,满器也。 溢,器满也。 思考:二者有何不同? 《说文》:口,人所以言食也。 三、训诂的术语 训诂的术语极为繁夥,仅拣其要者,并加以分类,各举例说明之。 (一) 释义的术语: 曰、为、谓之、谓、貌、犹、之言、之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an69869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