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12卷第1期 余胜东,马金玉,豆照峰:抗灾救援机器人系统的研制
4性能参数 抓取;
抗灾救援机器人的整体重量为20kg,体积为 2)采用 四轮驱动的底盘爬行机构,使得机器人
300mmX260mmX150mm,平地爬行速度0.35m/s,零 具有良好的转向操纵性、制动性和动力性,并增加轮
拐弯半径 ,可爬越38。斜坡 ;机械手的负载能力为 子推出机构,提高机器人的越野能力,使其能够适应
0.2kg,手臂伸展距离400ram。 救援现场复杂多变的环境;
5结论 3)基于抗灾救援机器人的硬件结构,开发了机
1)本文提出的抗灾救援机器人采用多关节机械 器人的控制系统,采用无线遥控的方式实现对机器人
手臂及夹持型手指,可以高效而稳定地实现对物体的 救灾作业的实时控制。
参考文献:
[1]李斌.蛇形机器人的研究及在灾难救援中的应用 [J].机器人技术及应用,2003(3):22—26.
[2]Ange1aDavidsUrbanresearch andrescue robots:From tragedy to technology
April):81—84.
[3]王野,王田苗,裴葆青,等.危险作业机器人关键技术综述 [J].机器人技术与应用,2005(6):23—31.
[4]上勇,朱华.煤矿救灾机器人研究现状及需要重点解决的技术问题 [J].煤矿机械,2007,28(4):107—109.
[5]Rapidresponse investigationof robotsfor post—accident safety assessment [EB/OL].(2008—01—17).http://robotics
sandia.gov/miner0b0thtm1.
[6]XavierJ,PachecoM,CastroD,eta1.Fast1inearc/circleandlegdetectionfrom laserscandatainaplayerdriver
IEEE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RoboticsandAutomation (ICRA).Barcelona,2005.
[7]霍宏伟.Atmega128/2560系列单片机原理与高级应用 [M].北京:北京希望电了出版社,2006:卜7,22—190,335—351,394-417.
(责任编辑:张才华)
问题研究是高教研究的生命力
董立平在 《高等教育研究》 (2011年12期 )撰文说,高等教育学 (研究)作为--Iq应用性学问,其生命力
在于解决实际问题,进行问题研究是应用性学问的典型特征。无论是中国学科式的高等教育研究,还是西方领
域式的高等教育研究,其出现动因和当前的主要工作都是解决实际问题 。实践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立足点
和归宿。高等教育研究同其他任何科学研究一样 ,针对高等教育实践中的问题提出假设,经过研究得出理论
认识,并用以指导实践;在实践中,进一步通过证实或证伪,修正、提高高等教育研究理论,提高其科学化水
平 ,以指导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践。
“高等教育问题”是高等教育研究的独特而明确的 “问题域”。只有立足于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实践中的
问题展开研究,才会得出比较深刻、较有针对性和现实性的认识,所得出的理论认识才会对高等教育改革与发
展起到较大的指导作用。反之,关在书斋里,闭门造车、冥思苦想所构建出来的理论,一应用到高等教育的实
践中就会处处碰壁,甚至成为可笑的或危害实践的教条。企图通过普通教育学理论的简单移植或进行形式演
绎、逻辑推理的方式来发展知识、构建体系,最终获得的一定是封闭的自满而已。
(摘 自 《中国高等教育》2012半月刊5)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