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夔自度曲词曲搭配.docx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姜夔自度曲词曲搭配

姜夔自度曲的词曲搭配作者:马莉嘉沈阳音乐学院  歌词与乐曲的搭配一直是歌曲创作的焦点问题,现在如此,古代亦然。词的格律除了起到使词作品读起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的作用外,其实更是为了方便文字与特定的音乐(曲牌)更好地结合才制定的“尺度”。所以说,是否重视格律、严守格律,实际上,就相当于是否注重词与曲的结合一样。  宋词两大流派——婉约派和豪放派对待格律(也就是词曲搭配)的态度截然不同:  豪放派开创者、重要代表人——苏轼,将沙场经历、报国之志、爱国之情、山光水色等通通写入了词调中。在大大拓展词的内容的同时,为了充分抒发自己的感情,苏轼在创作词的过程中往往不拘小节,并不严格按照词牌规定的格律来写作,因此有人说他根本不懂音律。其实不然,《历代诗余》引陆游的话评价苏轼:“世言东坡不能歌,故作乐府多不协律。以道谓:绍圣初(1094-1098),与东坡别于汴上。东坡酒酣,自歌古《阳关》。则公非不能歌,但豪放不喜剪裁以就声律耳。”②陆游的这段话说的十分中肯,苏轼并不是不会唱歌,不懂得音乐,他只是在抒情写意与遵守格律两者之中,比较注重前者,为了追求完美的内容,而忽略了形式,在词曲结合的道路上,比较强调词而已。苏轼的这种重词轻曲的做法对后来词调逐渐脱离音乐,词的音乐逐渐失传、消亡,曲子词成了只能读不能唱的词,应有一定影响。  婉约派的女词人李清照曾撰写了《词论》一篇,不仅对北宋诸多词人的词做出自己的评价,(认为柳永“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苏轼等人“皆句读不葺之诗尔,又往往不协音律”①)还对词的协律方面提出很多严格的要求:“盖诗文分平侧(仄),而歌词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  如她的代表作——《声声慢》。这首词调,李清照一改以前作者多押平韵的传统,选则押仄韵,又用了自己在词论中提到的齿音、舌音字。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实际创作中,李清照并未严格按照她提出的“分五音清浊”的理论来创作。  周邦彦(1056-1121)是婉约派严守格律的词人之一,字美成,自号清真居士,钱塘人。他常被人们赞誉为词学之集大成者和最为知音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邦彦妙解声律,为词家之冠”,《宋史·文苑传》称他:“好音乐,能自度曲,制乐府长短句,词韵清蔚”。周邦彦审音协律,十分严格,他所作的词调,不仅要分平仄,更在仄声韵中严格区分上、去、入三声(“所制诸词,不独音之宜遵,即仄声中上、去、入三声亦不容混。所谓分寸节度,深契微茫。”《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因为他严守格律,作词规范,所以为婉约派中的支流——格律派的开创奠定了基础。姜夔、吴文英等后代著名词人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他的影响。当然物极必反,什么事情都有个限度,过分重视格律,反而会将词的创作陷入僵化的状态。  南宋末期,如张炎《词源》记其父张枢“作《惜花春早起》云:‘琐窗深’。‘深’字音不协,改为‘幽’字;又不协,再改为‘明’字,歌之始协。此三字皆平声,胡为如是?盖五音有唇、齿、喉、舌、鼻,所以有轻清重浊之分,故平声字可为上、入者此也。”“深”、“幽”与“明”三字意思各不相同,为了协律,竟然做一改再改词意。再如,南宋末的方千里、杨泽民、陈允平三人崇尚周邦彦,几乎遍和了其全部的词调,前两人写了叫作《和清真词》的词集,后者写了《西麓继周集》,而且是一一按谱填腔,不敢稍失尺寸(《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九八《片玉词提要》)。不仅韵脚,连每个字的四声都一样……唐五代北宋三代所填的词都是以“演唱”为目的的,然而除了周邦彦和少数几人外,其他用四声理论填的词都成了“不能演唱的”歌了。这种过分重视格律,而忽视内容的做法,表面上是强调了音乐,是为了更好地协律,但实质上,却使词的创作陷入逐渐僵化的局面,使词的内容和音乐无法达到某种程度上的协调和统一。  姜夔是继承严守格律传统的格律派代表人物之一。虽然,他的词也受到了周邦彦的影响,但他并没有如南宋方千里、杨泽民、陈允平之流,遍和清真词,却毫无内容可言,成为反面教材;当然,他也没有如苏轼那样,重视内容到忽视音乐的地步。他在词曲搭配的道路上,在遵守格律的前提下,走出了自己的道路。  我们先来看看姜夔按传统方法创作的词调:倚声填词是词调的传统创作方法。即在固定的曲调(曲牌)的基础上填写歌词的词调传统创作方式,用这种方法创作的词体歌曲,其歌词必定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音乐的束缚。姜夔为了协律却不固守成规,勇于突破,力求将词曲搭配到完美的境地。如《满江红》这个曲牌,在姜夔以前一直用的是仄韵,而且多不协律,周邦彦所填的《满江红》中“无心扑”的“心”字本是平声,但为了协律,就不得不在演唱时唱去声。姜夔苦思冥想,终于在巢湖(今安徽合肥市东南)神姥(是巢湖地区的女神,当地设有神姥庙。)传说的激发下,以当地女神的传说为题材,创造了平韵的《满江红》迎送神曲。改韵后,该词舒缓优美,与仄韵体的激昂截

文档评论(0)

185****7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