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化学工艺实验
工艺实验教材
实验1 过氧化环己酮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掌握过氧化环己酮的制备原理和实验方法2、掌握低温实验技术二、目标产物的性能与用途
过氧化环己酮(cyclohexanone peroxide)又称1-[(1-过氧化氢环己基)过氧基]环已醇,分子式C12H22O5,相对分子质量246.3,淡黄色针状结晶或粉末,熔点77~79℃,不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乙酸、丙酮、苯和石油醚。理论活性氧量1.99%,属强氧化剂。分解温度:174℃,半衰期1min;97℃,半衰期10h。通常为50%的DBP或DOP溶液,呈白色糊状物。
由于分子中含低键能的过氧键,受热易分解而产生反应活性极高的自由基,所以过氧化环己酮主要作为引发单体进行聚合的引发剂。它还是涂料和胶粘剂的常用固化剂,主要用于固化不饱和聚酯树脂,在玻璃钢制品、高级聚酯家具、不饱和聚酯胶粘剂和不饱和聚酯腻子(原子灰)等产品的制造中起重要的作用。
三、实验原理
环己酮在无机酸(一般是硝酸或盐酸)的催化下,被过氧化氢氧化成过氧化环己酮。
反应过程放热,为了防止产物过氧化环己酮和试剂过氧化氢受热分解,混合反应物时需在冷却下(在冰浴上或在反应混合物中直接加冰)进行,严格控制反应温度在20℃以下。但要注意不可把温度降得过低,以免反应过于缓慢而导致反应不完全。
四、实验装置与试剂
滴液漏斗,电动搅拌器,温度计,环己酮,双氧水,无机酸,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
五、实验操作步骤
(1)在250ml烧瓶上装滴液漏斗、电动搅拌器和温度计,不可密封。加入25g(0.25mol)环己酮,用冰水冷却至5~8℃。另外,在小烧杯中加入32.5g(0.265mol)30%双氧水,用冰水冷却至5~8℃,备用。
搅拌下将预冷过的双氧水慢慢滴加入环己酮中,在滴加过程中瓶内物料的温度上升,注意用水进行有效降温并控制滴加速度,使反应保持在℃以下进行。℃,然后滴加预冷至5~8℃的5g15%盐酸,开始滴加时温度上升较快,用水进行有效降温并控制滴加速度,使反应温度不超过0℃。加酸完毕,继续反应0.5h,此期间逐渐有产物过氧化环己酮晶体析出。加入10~20℃的50ml去离子水稀释反应,继续反应0.5h。抽滤,用去离子水洗涤晶体至中性,抽滤,晾干,过氧化环己酮晶体约27g,产率约90%。
用熔点仪测定产物的熔点。
干燥过的过氧化环己酮晶体与等质量的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混合,搅拌成为悬浮浆液,装入瓶内并于低温保存。
(2)实验时间3~4h。
六、实验记录与数据处理
(1)实验记录
表1 制备过氧化环己酮的实验记录
产品名称 性状 产量/g 过氧化环己酮 表2 过氧化环己酮的制备的数据处理记录
产品名称 产率/% 过氧化环己酮
七、实验注意事项
(1)产品质量标准和使用:
晶状的过氧化环己酮因含有过氧键,化学性质十分活泼,室温下逐渐分解出氧,受热时分解迅速,易发生分解和爆炸。为了安全,通常加入等质量的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配成浆液,使活性氧含量由13%降到6%左右。尽管如此,产品仍须避免在较高温度下贮存使用。此外,产品对铁离子和重金属离子敏感,应使用玻璃或塑料瓶包装。
浆状产品应符合以下标准:
外观:白色或淡黄色糊状物 固含量:50%左右
活性氧含量:6% pH值:6~8
分解情况:97℃,半衰期10h;174℃,半衰期1min
本品用于固化不饱和聚酯涂料时,用量一般为总量的2~3%,而且要在即将施工时将二者混合,即混即用。常温下只需数分钟至十余分钟即开始固化并迅速固化完全。混合后的固化剂涂料或胶粘剂要一次用完,不能保存。
(2)本产品属二级有机氧化剂,—般贮运中加水或惰性有机溶剂作稳定剂。
(3)密封包装,贮于通风、阴凉处。
八、思考题
过氧化环己酮在制备时为什么要在低温下进行?
九、参考文献
1.宋小平,韩长日.精细有机化工产品实用生产技术 (上卷)[M],北京:中同石化出版社,2001.5.
2.蔡干,曾汉维,钟振声.有机精细化学品实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7.11..[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08
实验2 从植物中提取天然香料
一、实验目的
学习香料的基本知识和提取天然香料的实验方法。
二、目标产物的性能与用途
香料是一类具有令人愉快的香气或香味的芳香物质,很早以前开始使用。早期使用的芳香物质来源于天然物—动物和植物,而主要是来源于植物。由于从芳香植物提取的芳香油(又称精油)产量小且受季节限制,价格昂贵又不能满足需要,从而诞生了合成香料。因此,根据香料的来据,可分为天然香料与人造香料两大类。进一步的分类和用途可简要表示如下:
天然香料包括动物天然香料和植物天然香料,前者主要存在于动物的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acca历年真题汇总p4 jun.pdf
- ISO 56008-2024创新管理-创新运行测量的工具和方法-指南 (雷泽佳译-2024).docx VIP
- 第十一章电路及其应用章节复习(1课件)(课件)高二物理精讲练(人教版2019).pptx
- 环保型混凝土外加剂的可持续发展研究.pptx
- 声光火灾报警电路设计报告.doc
- 2024至2030年中国烯烃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docx
- ISO 56007-2023创新管理 管理机会和想法的工具和方法 指南(雷泽佳译-2024).docx VIP
- 某检验科免疫组免疫室SOP文件.doc
-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从世界看中国-复习课教案.doc
- 风电机组的混合塔筒和风电机组.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