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14年三峡区间“9.1”暴雨天气过程分析剖析.docx

2014年三峡区间“9.1”暴雨天气过程分析剖析.docx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4年三峡区间“9.1”暴雨天气过程分析剖析

2014年三峡区间“9.1”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袁久坤 三峡区间高山峡谷地形地貌复杂, 海拔高差大、溪河深切,自然条件脆弱,为我国典型的自然灾害敏感区。尤其是汛期的三峡区间是暴雨多发地带,因为地处库区腹心,三峡区间集中的暴雨降水对三峡工程的影响就更为直接。此外,三峡区间每年因暴雨引发的灾害、次生灾害也给当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2014年8月31日至9月2日,受副高北侧边沿江淮切变线的持续影响,川渝东北部以及湖北巴东、兴山、建始等地出现一次普遍暴雨、局部大暴雨、局地特大暴雨的天气过程。通过分析此次天气过程的发生发展特点,检验数值天气预报模式的预报效果,为三峡区间类似集中暴雨天气过程的预报提供思路。 一、降水概况及预报情况 2014年8月31~9月2日,三峡区间出现了一次普遍暴雨、局部大暴雨、局地特大暴雨降水过程,多地出现滑坡、泥石流、洪涝等灾害,各地基础设施、物资和直接经济损失惨重。过程主要降水落区集中在重庆东北部长江沿线及以北地区以及湖北巴东、兴山、建始等地。统计8月31日09时~9月2日08时的累计雨量,三峡区间的开县、云阳、巫溪、奉节、巫山等5个区县的48个雨量站超过250毫米。过程最大降水量出现在云阳的咸池(441.1毫米,图2)。过程累计降水分布如图1所示,单站逐小时降水量如图2、图3。 图1 2014年8月30日09时至9月2日08时累计雨量分布 图2 9月1日云阳咸池站逐小时降水量 图3 8月31日万州向家电站站逐时降水量 普查1971年以来重庆东北部地区的区域暴雨(≥4站次),发现此次过程综合排位为1971年以来(共138次事件)东北部区域暴雨第6强。除了累计降水量大之外,过程具有明显的短时强降水特征也是这次降水过程的显著特点。 此次暴雨天气预报服务的效果总体较好。针对此次过程,万州区气象台于8月31日在《长江三峡短期天气预报》中预报未来0~24小时将出现25~35毫米的面雨量、0~48小时累计有50~70毫米的面雨量降水;9月1日在《长江三峡短期天气预报》中预报未来0~24小时将出现40~60毫米的面雨量、0~48小时累计有70~105毫米的面雨量降水。对比实况降雨,预报基本正确,但在0~24小时的面雨量预报中,预报量级较实况有所偏小,而0~48小时累计面雨量预报要好于0~24小时面雨量预报。 2 过程主要天气形势及影响系统和动力、热力、水汽条件分析 2.1 环流形势分析 a:8月31日08时b:8月31日20时c:9月1日08时d:9月1日20时图4 500hPa天气形势分析过程期间500 hPa天气形势(图4),可看出:8月31日~9月1日,亚洲中高纬地区呈“两槽一脊”的经向型环流。乌拉尔山与贝加尔湖以东分别为高空低槽,两槽之间的高压脊从新疆北部东北向伸展至中西伯利亚。中低纬地区青藏高原西侧有低涡维持,南侧有孟湾风暴存在,使得高原西侧和南侧存在显著的正涡度输送,在高原上空不断生成短波槽东移南压影响。此外,期间副热带高压控制我国华南地区,主要呈东西向的带状分布,110°E脊线一直在25~26°N之间摆动。 2.2 高、低空急流 a:200hPa b:700hPa 图5 “9.1”暴雨9月1日02时的高空急流和08时的低空急流(阴影;单位:m/s)(T639初始场) 暴雨发生时9月1日02时的高层,200hPa风速大于30m/s的西风急流主要位于32°N以北地区,范围较广,2个急流轴中心分别位于河西走廊和华北平原中北部上空,河西走廊上空的急流轴较强,中心风速50m/s,三峡区间暴雨降水区域正好位于此高空急流的右前侧(图5a)。在700 hPa高度上,暴雨发生时重庆中部至长江中下游地区有一支急流,重庆东北部正好位于这支低空急流的左侧(图5b)。高空急流使得高空幅散,同时它的抽吸效应也加强了低层大气的幅合上升运动,而西南低空急流不仅为暴雨区提供稳定的水汽和能量输送,同时又使低层出现水汽幅合和抬升,使得暴雨区强降水得以维持。 a:700hPa b:500hPa 图6 “9.1”暴雨9月1日08时的垂直速度场(T639初始场) 如图6 a、6 b,显示暴雨发生时在700~500hPa高度上,四川东部到重庆东北部长江沿线及以北地区有垂直速度大值中心(负值),显示该地区大气保持有较强的垂直上升运动。 a:850hPa b:700hPa c:500hPa d:400hPa 图7 “9.1”暴雨发生时2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