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合成第1章-绪论(基础知识)精要.ppt

  1. 1、本文档共10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有机合成第1章-绪论(基础知识)精要

联苯型 命名:近端 远端 轴手性化合物: 4、 Syn(同侧)/anti (异侧) The main chain is drawn as a zig-zag, and lies in the plane of the paper. Substituents that lie on the same side of the plane are termed syn and those that do not are termed anti . Syn anti A/B syn 5、Re 面/ Si面 Prochirality(前手性) A molecule that is achiral but that can become chiral by a single alteration is a prochiral molecule 6、endo/exo 四、常用术语 1、波谱常用缩写 2、常用取代基 3、常见缩写 -p546 * * * * * * * * * * * * * 19 * 5 * 10 * 10 3、路易斯结构式 1.用单键将结构所有成键原子连接起来(也就是 共享电子对) 2. 如果有多余的价电子,将它们以孤对电子的形式 使尽可能多的原子满足八隅体结构。 3. 如仍有原子不满足八隅体结构,将尽可能多的孤 对电子变为共享电子对直到全部满足八隅体。 书写路易斯结构的简单、有效方法: 形式电荷 (Formal Charge) : .. H O O O N : : .. .. + – .. A Lewis structure is not complete unless formal charges (if any) are shown. CH2N2 叠氮化合物 臭氧 硝基甲烷 亚硝酰正离子NO+ 一氧化碳 思考题:写出下列化合物的路易斯结构式 1,3-Dipolar Compounds 不符合八隅体的例子 只有第二周期元素并且有足够的价电子时才严格遵守八隅体。 对于含奇数电子的物种来说,这种分配是不可能的 一些第二周期的前几个元素的化合物,如硼烷, 缺少价电子 超出第二周期后的元素有可能多于8个电子,这种现象被称为价层扩充。 例如: 思考题: 写出下列中间体的共振极限式,并指出贡献大小。 如何解释羧基的羰基氧的碱性比羟基氧强? 注意电荷分离式可能引起芳香性 比较标准:以H为标准 常见的吸电子基团(吸电子诱导效应用-I表示) NO2 CN F Cl Br I C?C OCH3 OH C6H5 C=C H 常见的给电子基团(给电子诱导效应用+I表示) (CH3)3C (CH3)2C CH3CH2 CH3 H 带正电荷的基团具有吸电子诱导效应,带负电荷的基团具有给电子诱导效应。 π-π共轭 共轭体系因电子离域,使电子云密度分布发生改变,导致分子性能改变,这种原子之间的相互影响称共轭效应。 单双键交替排列的体系,两个π键之间的共轭作用。 2. 共轭效应(Conjugation effect) p-π共轭: π键与p轨道产生的共轭, 称p-π共轭。 δ δ δ δ δ δ 例如:氯乙烯,烯丙基氯 定义:当C-H? 键与?键(或p电子轨道)处于共轭位置时,也会产生电子的离域现象,这种C-H键? 电子的离域现象叫做超共轭效应。 在超共轭体系中,电子偏转的趋向用弧型箭头表示。 ?- ? 超共轭 ?- p 超共轭 3. 超共轭效应 Hyperconjugation 特点:1 . 超共轭效应比共轭效应弱得多。 2 . 在超共轭效应中, ? 键一般是给电子的, C-H 键越多,超共轭效应越大。 -CH3 -CH2 R - CH R2 -CR3 酸碱性定性比较:比较共轭碱的稳定性 共轭碱的稳定性越大(电子效应来判断),酸性越强 乙酸 取代乙酸 苯甲酸(对硝基、甲氧基) 酸碱理论: 碱性强弱可通过电子密度来判断,由此可判断反应活性,改善反应条件。 解释下列化合物中 a 氢(红色)酸性强弱 1 2 1’ 2’ Lewis Acid-Base Reactions Drawing a Curved Arrow from the source of electrons to the destination of electrons R.Robinso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