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点
陶渊明;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中把阮籍和陶渊明作为魏晋风度的最高优秀代表。并说:“药、酒、姿容、神韵,华丽好看的文采词章,再加上深沉执着的内在人格,才构成魏晋风度。”
冯友兰《论风流》认为构成魏晋风流的条件是玄心、洞见、妙赏、深情。表现在外是旷达、真率、颖悟。;思考;陶渊明的生平、思想
陶渊明的文学成就
陶渊明的典型意义;陶渊明的生平、思想; 他的诗作象打开一本书,毫无掩饰地显露他的个性,记录了一个谦和自耕的诗人的生活史和他对自然与人生的而深刻的思考。他的诗表现出一种与自然与环境和谐一致的冲淡闲适的奇妙意境,构成了中国哲学所认为的最高幸福。;陶渊明毕生走过三个时期,界线分明:
29岁之前,读书居田
29至41岁,时隐时仕
中晚年归隐田园
苏轼:“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隐之为高,古今贤之,贵其???也。”
;
出身望族,少有壮志。
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陶渊明先后五次出仕:
394年,29岁,为江州祭酒,不久辞归;召为主薄,不就。
398年,33岁,入桓玄幕府;五年(401)冬,归家居母丧。
404年,39岁,任镇军将军刘裕参军。
405年,40岁,任建威将军江州刺史刘敬宣参军。
405年8月,任彭泽令。在官八十余日,11月,辞归。;《晋书·陶潜传》;王维论陶渊明之弃官;躬耕田园的隐者
箪瓢屡空,不慕荣利。最超脱、最彻底的隐士。
抱朴含真,任情自得。最真诚的诗人。
诗酒自娱,纵浪大化。最艺术化的人生。;陶渊明逸致图;
;陶渊明是魏晋风流的一个代表;陶渊明的文学成就;陶渊明的诗歌;一、田园诗;田园诗的代表作——《归园田居》;陶渊明田园诗的内容;归园田居(其一);公元405年(东晋安帝义熙元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挂印回家。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归隐后愉悦的心情。这是第一首。; 诗歌赏析
谈谈你对首诗歌的认识。。。;归园田居(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起首四句,先说个性与既往人生道路的冲突。韵、性,都是指为人品格与精神气质。所谓“适俗韵”无非是逢迎世俗、周旋应酬、钻营取巧的那种情态、那种本领吧,这是诗人从来就未曾学会的东西。作为一个真诚率直的人,其本性与淳朴的乡村、宁静的自然,似乎有一种内在的共通之处,所以“爱丘山”。前二句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为全诗定下一个基调,同时又是一个伏笔,它是诗人进入官场却终于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
但是,人生常不得已。作为一个官宦人家的子弟,步入仕途乃是通常的选择;作为一个熟读儒家经书、欲在社会中寻求成功的知识分子,也必须进入社会的权力组织;便是为了供养家小、维持较舒适的日常生活,也需要做官。所以不能不违逆自己的“韵”和“性”,奔波于官场。回头想起来,那是误入歧途,误入了束缚人性而又肮脏无聊的世俗之网。“一去三十年”,当是“十三年”之误。从陶渊明开始做官到最终归隐,正好是十三年。这一句看来不过是平实的纪述,但仔细体味,却有深意。诗人对田园,就像对一位情谊深厚的老朋友似地叹息道:“呵,这一别就是十三年了!”内中无限感慨,无限眷恋,但写来仍是隐藏不露。;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下面四句是两种生活之间的过渡。虽是“误入尘网”,却是情性未移。“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两句集中描写做官时的心情,从上文转接下来,语气顺畅,毫无阻隔。因为连用两个相似的比喻,又是对仗句式,便强化了厌倦旧生活、向往新生活的情绪;再从这里转接下文:“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就显得自然妥贴,丝毫不着痕迹了。“守拙”回应“少无适俗韵”——因为不懂得钻营取巧,不如抱守自己的愚拙,无须勉强混迹于俗世;“归园田”回应“性本爱丘山”——既有此天性,便循此天性,使这人生自然舒展,得其所好。开始所写的冲突,在这里得到了解决。;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从冲突中摆脱出来,心中欢喜,情绪开张,此八句,便以欣欣之笔,咏唱居所一带的风光。这里描写的一切,是极为平常的。土地,草房;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但正是这些平平常常的事物,在诗人笔下,构成了一幅十分恬静幽美、清新喜人的图画。在这画面上,田园风光以其清淡平素的、毫无矫揉造作的天然之美,呈现在读者面前,使人悠然神往。这是有点儿像世外桃源的光景的。
但无论是幻想的桃源,还是现实的乡村,都表现着陶渊明的一种理想:合理的社会,应当是没有竞争、没有虚伪、没有外加的礼仪束缚,人人自耕自食的社会。这种社会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