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精神的_伦理_档睦德_形态及其现实意蕴_卞桂平.pdf

公共精神的_伦理_档睦德_形态及其现实意蕴_卞桂平.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公共精神的_伦理_档睦德_形态及其现实意蕴_卞桂平

第 48卷 第 4期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V o l. 48  N o. 4   2012年 8月 Jo urna l o f G uang x i N o rm a lU n ive rsity: P h ilo so phy and So cia l S cien ce s E ditio n A ug ust, 2012 公共精神的“伦理— 道德”形态及其现实意蕴 卞 桂 平 ( 1. 南昌工程学院 思政 部, 江西 南昌 330099; 2. 中国人民大学 哲学学 院, 中国 北京 100872)    [摘 要 ]公共精神 的“伦理”形态和“道德”形态实质上是两种“异质同构”的存在。“伦理”形态是客观的 存在, “道德”形态是主观存在, 二者统一于人伦规范和人德规范。 因此, 公共精 神的普遍构建不仅要求内在德 性的造就, 也要依赖外在 刚性要求的型塑, 在“外— 内”的生态中 造就公共精神。 当代公共 精神???构建应包 含 如下举措: 加强公德教育, 培育现代人的 公共感; 完 善奖惩机制, 形成“德— 得”生态互动; 净化社会 环境, 形 成 遵道贵德的风尚。 [关键词 ]公共精神 ; 伦理; 道 德 [中图分类号 ] B8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6597( 2012) 04-0030-05   公共精神是指“孕育于现代市场经济和公民社 “伦, 类也, 其在人之法 数, 以类群 居也。” (杨惊注 ) 会之中, 位于最深的基本道德和政治价值层面, 以全 《小戴礼记· 文王世子》有云“如其伦之丧”, 注云: 体公民和社会整体的生存和发展为依归的一种价值 “伦谓亲疏之比也。” (郑玄注 )《孟子· 离娄下》“察于 取向, 它包含着对民主、平等、自由、秩序、公共利益 人伦”注云: “伦, 序…… 识人事之序。” (赵歧注 )《荀 和 责任 等一 系列 最基 本 的价 值目 标 的认 肯 与追 子· 儒效篇》“人伦尽矣”注云: “伦, 等也, 言人道差 求”。[ 1 ]其实质在于人们在现代公共生活中澄明、维 尽于礼也。” (杨惊注 )“曰类、曰比、曰序、曰等, 皆由 护和持守公共性价值时所表现出来的人性品质和精 辈之一义直接引申而得; 人群类而相比, 等而相序, 神样态, 包括公民之独立人格、理性精神、公德意识、 其相待相依之生活关系已可概见”。[ 4]作为一种人伦 社会责任、政治认同、参与行动及普世关怀等。 其根 规范的理性设计, 中国的“伦”首先是一个具有“差序 本旨趣在于维护社会整体利益, 关注社会共同体里 格局”的概念, 这种秩序往往基于血缘关系而自觉区 每一个成员的权利和尊严, 因此它是社会进步与成 分。 同样, “辈”字也传递着这样一种意向, 它代表了 熟的重要表征, 也是个体自我完善与超越的标志。[ 2] 在人际关系网络中的地位。“辈”不同, 则意味着所处 作为一种实践理性, 公共精神不仅具有“伦理”形态, 的位置与应尽的义务也必然不同, 于是就有了“安伦 也具有“道德”形态, “具有内在现实性的能力”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ahuihuang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