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曲古驿道.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河曲古驿道

河曲古驿道 黄河从高山流向大海,从远古流到今天,她特别青睐山西这方水土。在这里,她孕育了世界上最悠久、最优秀的文明之一——黄河文明。今天,在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心中,黄河就是母亲河,山西的水土就是中华民族最初的故乡。 高高的巴颜喀拉山孕育出绵亘万里的黄河,它出昆仑,汇洮湟,傍大漠,驱流沙,入河口,穿峡谷,七回八转,浩浩荡荡,在偏关老牛湾撞开了山西的大门,继而奔腾南流,在河曲奏响了华夏文明第一曲。黄河九曲十八弯,仅有河曲因“曲”而得名——河曲,河之曲也。黄河由内蒙古河套流到老牛湾,折向南行,在河曲境内出现了一个巨大的马蹄形弯曲河段。 河曲县城处在一个非常特殊而又有趣的地理位置:她位于黄河之东,隔河相望,西南是陕西,西北是内蒙古,古时有“雄鸡一声闻三国”之说。这里有多处仰韶、龙山文化遗址,大量的青铜器,秦汉古墓,唐宋古建,金元珍藏以及明代长城和数以千计的文物古迹。她还是农业文明与游牧文明的结合地,因此她的历史也是一部不同文明的相互兼容史。 河曲的自然风光也是非常迷人的,高原塞北却又有着江南水乡的风光。古往今来,山曲对唱,渔歌互答,形成了高原水乡、塞上江南的独特景象。今天,人们来到这里,依然可以领略到古朴、原始的生活气息,领略到未被污染的黄河文明。 驿道是我国古代陆上交通要道,每隔三十里置驿站,设驿丞一人,驿使和驿夫若干人。掌投递公文、转运官物及提供过往官员休息。驿站中有客房、厨房和马。有的驿站属当地州县,有的则直属兵部。清末设立邮传部之后,驿站被废弃不用。 河曲县七星村,座落在苍茫逶迤的阳漫岭上,有一条历尽沧桑、年代久远的古驿道。这条驿道横贯东西,是1000年前由河曲通往山西太原、河北石家庄的必经之路,素有“燕晋通衢”之称。明清时,曾历代修筑,广设驿站,为该县有史可寻、有遗迹可证的古驿道之一。 从七星村气势宏伟的关王阁门楼下穿过,就是地势险要、道路陡峻、山环林绕的阳漫岭;脚下就是较为罕见、保存较为完整、有着1000多年历史的古驿道。它不仅年代久远,较为险要,也是前人于两峰之凹处劈石挖土开凿而成的。脚下的驿道因悠悠千载,历经人走车压,风侵雨蚀等自然原因,大多路段已改变原状。现存最为明显的只有穿村而过,夹在民居建筑中间的这段3米多宽、100多米长的小街。沙土路上仍铺着当年大小不一、长短不齐的条形石块,个别地段辗痕明显,遗迹斑驳,驿道表面凹凸不平,两侧的车辙印宽约0.15米、深达0.10米。当年的铁皮木轮硬是在这坚硬无比的青石上,磨啊磨,磨出道道深辙。其时代特征历经千年而不变。村西有大庙一座,平面呈长方形,座北朝南,为二进院落布局,现存正殿、东西配殿、禅房、经堂等建筑。古道两旁民宅、客栈、酒楼店铺旧址尚存数十座,东出关王阁前行百余米,三叉路口另存四相庙一座。昔日古道飞驿,商旅熙攘,市街繁盛,由此可见一斑。 这条古道是去年对河曲县境内历史文化遗存进行拉网式调查时发现的,最早纳入视线的是边家沟建于清道光十七年的2处客栈,在这个村子里还有创建于明万历年间单拱石桥,“边顺桥”一座,有明代至清代重修碑三通,详细记载历代修缮情况。桥头存清代戏台一座,台檐整个为精美的青石雕刻。由于河曲地处晋西北的“水旱码头”,是内蒙、山西水陆交通的交错点,黄河南下货物的转运及南路货物的北上,旧时全靠高脚运输,故本县运输业较为兴盛,与此同时 又带动了客栈业的兴起。《大中华山西地理志》载“河曲距省城十日程”……五十里为一脚程。“万寿客栈”所在地鹿固乡边家村正好就位于县城五十华里处,再往东走七里便是七星村。据走访村中老者得知,早年往来客商住店落脚不外乎这两处地方,而七星村与边家沟相比其建筑规模更大,各种商铺更为齐全,至民国年间仍为交通要冲,直到韩河公路全线贯通之后这条古道才逐日衰微。 为寻觅驿站遗迹,可以说踏遍了与这段古道相关的每寸土地,翻阅了大量志史典籍,寻访了众多古稀老人,令人遗憾的是史料疏弊,缺乏实物例证。据说在七星村西,攀上一段陡坡,路旁曾坐落着一座毛石垒筑、极富地方特色的石室。石室座北面南,面阔三间,进深一间,高近4米,中为门,东西辟窗,石刻门额“立鄙守路”四字。室内及门窗皆为拱券式,建筑颇为奇特。这就是河曲古代交通邮驿史上的重要遗迹,七星驿站,即古代供传递政府文书的人中途更换马匹或休息、住宿的地方。路旁崖畔嵌有清雍正13年村民修路及铺舍的碑记。遗憾的是石室毁圮,驿站不存,记碑无踪,令人十分痛惜。历朝历代都通过纵横交错的古驿道传播政令,飞报军情,沟通联系,运送使客和物资,那空间的宏阔与时间的悠久令人喟叹。极具历史厚重感的苍茫古驿道,饱含着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代表了人类的迁徙和流动,代表了商品、思想、知识和信息的互惠和持续不断的交流,也代表了因此而产生的邮驿文化与中国社会文化在时间上的交流与相互滋养。这些丰富的文化内涵长期以来不断地通过驿道进行传播,对我们这个

文档评论(0)

a888118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