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藏区锅庄舞文.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甘孜藏区锅庄舞文.doc

PAGE  PAGE 5 甘孜藏区锅庄舞文   甘孜藏族自治州历史悠久,是康巴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拥有丰富厚重、种类繁多、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这些灿烂的民族文化蕴含着康巴藏民族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和文化意识,体现了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锅庄舞(以下简称锅庄),这一藏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逐渐产生发展起来的民间歌舞就是甘孜藏区民族文化的一朵奇葩。      一、甘孜藏区锅庄的渊源      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锅庄即“圆圈舞”,是流行于藏区的一种民间集体舞,由男女围成圆圈,自右而左,边歌边舞。其实,锅庄作为康巴民间歌舞的典范,在表演形式上各地基本上都以“圆圈舞”的形式进行,参加者边歌边舞。但是锅庄又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突出的文化内涵,不同地区的舞蹈动作和音乐唱法都呈现出微妙的不同。有些地方名称上也不尽相同,甚至不以“锅庄”称呼,如德格卓且、得荣学羌、格达弦子等,虽然名称中不含“锅庄”,但它们实际内容都是锅庄。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固然很多,而很大程度上与这一地区锅庄的历史演变和发展分不开。甘孜藏区锅庄的发展脉络虽然还不十分清晰,但对其线索尚可作简单认识。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甘孜藏族自治州大部分地区属于白狼国的统治区域。由于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面对自然界的各种自然灾害,为了得到祖先神灵庇佑,先民们便开始用歌舞的形式祭祀祖先神灵。一般由当地长老排头,分成两排,互相牵手搭肩,且歌且舞;以后祭祀队形由两排变为圆圈,舞姿也由原来的弯腰垂首变为手舞足蹈,成为今天的锅庄的雏形。   根据《北史?附国传》记载:附国人“好歌舞、鼓簧、吹长角。”据考证,今甘孜藏族自治州大部分地区在南北朝时期属于附国的范围。这里的歌舞就很可能包括锅庄,这也说明在南北朝时期,锅庄作为一种歌舞形式在甘孜地区就已经出现。到了唐代,随着吐蕃势力的强盛和东扩,吐蕃文化逐渐融合渗透到甘孜地区,使原来这一地区的锅庄在藏族文化的薰陶下逐渐成熟并延续下来。清朝同治年间的吴德熙在其《章谷屯志略》中最早用汉文记述了甘孜藏区的锅庄,“夷俗每逢喜庆,辄跳锅庄,自七八十人至一二百人,无分男女,附肩连臂,绕迳而歌,所歌者数十百种,首尾有定局”。   甘孜藏区的锅庄有着悠久的历史,但具体到不同的地方,锅庄的形成和发展又有不同的源头。真达锅庄、格达弦子都是源于民间祭祀舞蹈,所不同的是祭祀对象:真达锅庄是为祭祀神灵而编,格达弦子是为了祭祀亡魂、免灾荒而创;得荣学羌和疯庄锅庄据记载都是为迎接文成公主而编创;德格卓且和九步锅庄则是源于宫廷歌舞或宫廷歌舞比赛,岚安锅庄是为庆祝丰收而创立。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不同地区锅庄的渊源不尽相同,这也成为以后各地锅庄流传过程中在动作、舞蹈、唱词等方面存在细微差别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甘孜各地锅庄舞文化的异同      甘孜地区作为康巴藏区的一部分,长期以来受藏文化的影响,所以藏文化的气息在甘孜藏区表现得十分浓厚。锅庄作为藏族歌舞艺术的典型代表在甘孜藏区都较为流行。虽然各地锅庄的渊源不尽相同,但整体表现形式却趋于相同。经过比较,甘孜藏区锅庄的相同之处可以归纳以下六点:         (一)锅庄一般在夜幕降临时分进行,参加者围成圆圈,按顺时针方向,边歌边舞。每次参加人数不限,男女老少均可参加。   (二)一般男女各列一队,分别围成圆圈,表演时相互牵手搭肩或扶腰,身体向圈内倾斜。   (三)表演时由一名或数名技艺服众的人作为领唱或领舞。   (四)锅庄一般由唱词、舞曲、音乐(韵调)三部分内容组成,其中唱词和舞曲都要有一定的顺序,即先唱什么,后唱什么,先跳什么,后跳什么,不可随意变动。   (五)表演锅庄时,穿着服饰都有一定的讲究,与平时着装不同,并且男女服饰―般不同。   (六)各地跳锅庄时,围成的圈内通常放有糖果、青稞酒、哈达,晚上常燃篝火或垒石煮茶,以备表演完锅庄后享用。   以上几点在甘孜藏区各地锅庄在表演中都能够鲜明地体现出来,可以看作是形式上的相同之处。   尽管甘孜藏区各地锅庄在大体形式上都没有多大的差别,但在具体的细节上还是存在很多差异。这主要体现在舞蹈动作、音乐曲调和唱词内容三个方面。单就舞蹈动作来说,又有总体舞姿特点、动作组合两个方面的细微差异。为便于比较,我们将几个不同地方的锅庄及其所对应的舞蹈动作列举如下:   由于甘孜藏区各地的锅庄是舞曲(舞蹈动作)、唱词、音乐曲调三部分结合在一起,不可分割,故而舞蹈动作上的差异也必然会使相配的音乐曲调不尽相同。对于音乐曲调的不同之处,我们也可以通过下面的表格看出:   甘孜藏区范围广,虽然各地相距不远,但由于自然条件和地理区位的限制,再加上长期以来的传统和各地风俗习惯的积淀,甘孜藏区各地锅庄的唱词也有略微不同。这一点可从唱词的对象或内容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