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汴坑溪鱼类属性表-国立中兴大学水土保持学系.ppt

头汴坑溪鱼类属性表-国立中兴大学水土保持学系.ppt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头汴坑溪鱼类属性表-国立中兴大学水土保持学系

;颱風豪雨改變溪流生態環境及魚群結構 生態環境保護日益重視 生態指標應用與探討 生物結構與環境因子之相關性探討 ;了解頭汴坑溪集水區生態棲地特性 探討魚群結構與環境品質之關係 簡化棲地環境評估方法 提供水土保持領域生態維護方面之建議或是參考 ;*;王漢泉(2002)台灣河川淡水魚類經過長期調查分析所建立之指標系統可分為五個水質等級指標,分別為 未受污染指標魚種(鯝魚) 輕度污染指標魚種(石、台灣櫻口鰍) 普通污染指標魚種(平頷鱲、 粗首鱲) 中度污染指標魚種(烏魚、花身雞魚、環球海鰶、鯉魚、鯽魚) 嚴重污染指標魚種(大眼海鰱、吳郭魚、泰國鱧魚、大鱗鯔、琵琶鼠)約15種,;棲息環境型態分布;台灣淡水魚類水平分布;東台灣區:雪山山脈以東、蘇澳(不含)以南至所有中央山脈向東注入太平洋的河川溪流,北起宜蘭的東澳溪,南至屏東的港口溪; 東台灣區代表性魚種:台東間爬岩鰍、細斑吻虎、大吻虎、蘭嶼吻虎。 恆春半島西區:屏東枋寮以南,向西流入台灣海峽的各短小溪流,包括楓港溪、四重溪及保力溪等; 代表性魚種:恆春吻虎。 ;台灣鏟頷魚區:海拔800 至1500 公尺間的河段,主要是溫帶樟殼林(樟科、殼斗科)的環境,水流清且急、底質開始出現較多的石礫,石上附生矽藻明顯增加,最高水溫可達20℃,優勢魚種以台灣鏟頜魚與台灣纓口鰍為主。 台灣石區:位於200 至800 公尺間的亞熱帶楠木林,水流將出山區的中遊河段,因水量逐漸累積,緩流區與水潭區比例明顯增加。夏季水溫在20 至25℃之間,水中營養鹽較高、藻類、水生昆蟲繁多,甚至淡水魚的種類也明顯增加。魚類相主要由台灣石、台灣馬口魚、溪哥、台灣間爬岩鰍、埔里中華爬岩鰍與川虎組成。 鯉魚區:當河川流出山區,進入平原以後,因河床變寬、坡度與流速減緩,使砂石容易堆積。水中浮游生物繁生,水色較混,溶氧降低,魚類以濾食或雜食者為主。代表魚種為:鯽魚、羅漢魚、克氏鱎等。 烏魚區:位河川下游,受海水潮汐影響,鹽度變化劇烈。水流緩慢、沉積物多、溶氧較低。代表魚種包括:大肚魚、吳郭魚及烏魚等;魚類群聚結構經被廣泛地用來評價包括人為影響之水質惡化的及水域生態棲地改變問題(Karr, 1981; Maret et al., 1997; Wolter et al.,2000; Angermeier and Davideanu, 2004; Pirhalla, 2004) 。 排放高濃度的重金屬汙染物進入水域,將導致低耐污魚類致病或是死亡。致病魚類將產生游泳速度降低及生長速度緩慢之狀態(Sorensen, 1991; Hollis et al., 1999; Alsop et al., 1999; Bervoets and Blust, 2003) 。 魚類群聚差異不僅與眾金屬含量有關,也可能受食物來源、自然狀況(流域大小、流量、森林面積、底質及水生植物)及pH、溶氧等影響(Lieven Bervoets,2005)。 水溫確實對於魚類分布狀況產生決定性的作用(何大仁等, 1999)。;莊聖儀(2007)利用統合性的生物空間資料與生態因子資料庫,探討台灣初級淡水魚分布與棲地環境因子之關聯性,發現所選取魚種多分布於水溫低,溶氧高,導電度低,酸鹼適中的河段。 李德旺等(1998)以迴歸分析海拔高度、坡度、河寬、水深、流速、流量、水溫、濁度、電導度、溶氧量、酸鹼度和總固體溶解量與卑南溪流域高身鏟頷魚分佈的關係,從1993 年7 月到1996 年7 月,每季以背負式電魚器採集魚類及收集其他相關因子的資料。研究結果顯示以水溫、水深和海拔高度是影響高身鏟頷魚在卑南溪流的重要因子,在水深0.4~0.5 m,水溫15~25 ℃,海拔高度200~300 m 之範圍內所發現的台灣鏟頜魚的頻率最高。 ;羅義碩(2005) 於石門水庫集水區玉峰水位站附近設置一生態觀測站,利用不同於一般電具採樣法之水中攝影機直接觀測玉峰溪之棲地因子與魚體出現次數,建立玉峰溪河川魚類之水深、流速棲地適合度曲線。結果顯示研究區魚類適合之流速範圍在0.14~2.56 m/s 之間,最適合流速為0.34 m/s;而適合之水深範圍在0.96~1.57 m 之間,最適合水深為1.12 m 蘇六裕(1993)曾選擇濁水溪流域,茂林村情人谷及萬山村幽幽谷,以浮潛的方式在各個魚類棲地利用水域型態(急瀨、平瀨、深潭)發現,高身鏟頷魚(Varicorhinus alticorpus)之棲地利用以急瀨棲地(水深範圍在0.5 ~ 1 m,流速範圍在0.48 ~ 1.1 m/s)及深潭棲地(水深範圍在3 ~ 4.5 m,流速範圍在0.12 ~ 0.76 m/s)為主。 ;胡通哲等(2002)根據以往於野外的調查,明潭吻鰕虎較佳水深適合度區間在0.72 ~ 0.82 m,較佳流速適合度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