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选编.ppt

  1. 1、本文档共5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选编

水土流失的治理 ----以黄土高原(“群山恶水”)为例 群山: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形成千沟万壑、崎岖不平的丘陵 恶水:只流沙,不流水的含沙量大的黄河支流 “水土流失” “水”:水土流失的过程中需要有水的参与,且起到侵蚀、搬运的作用; “土”:被侵蚀、被搬运,要求土质疏松、植被覆盖 “流”:“水往低处流”,故水土流失严重区的地形破碎、坡度大;且坡度大导致水流速度快,侵蚀、搬运能力增强; “失”:肥沃的表土被搬运到他处;径流白白流失。导致水土流失区土壤肥力下降、水资源缺乏,进而导致整个生态系统的变化。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1、黄土高原的形成 ⑴地位: 世界上面积最广的黄土分布区 ⑵形成:强大的 风(写风向)将源自 的沙质颗粒物,通过 作用,在今天的黄土高原一带 下来。 ⑶黄土高原沉积物的分布规律是: A、自西北向东南,沉积物粒径逐渐变小 B、自东南向西北,沉积物粒径逐渐变小 C、自东北向西南,沉积物粒径逐渐变小 D、自西南向东北,沉积物粒径逐渐变小 原因:离风源地越远,风能越小,携带物质的能力会下降.重的沙质颗粒物就会先沉积,轻的后沉积。 黄土高原的位置 与成因、分布规律 风力搬运 A、自西北向东南,沉积物粒径逐渐变小 西北 西北内陆 风力搬运 沉积(风力) 一、黄土高原地理位置 农牧交错带的区域定位 我国农业生产大体以______ 年降水量等值线为界,可分为两大区:以东、以南是______为主的农区,以西、以北是______为主的牧区。 我国东部农耕区与西部草原牧区相连接的半干旱生态过渡带称为农牧交错带,是农业生产边际地带和生态脆弱带。 400mm 种植业 畜牧业 108°E 112°E 37°N 40°N 秦岭——淮河一线以北 二、晋陕蒙接壤区的自然区位特征 400mm 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地形:黄土高原 地形:内蒙古高原 水文:外流区 水文:内流区 植被:温带森林 植被:温带草原 暖温带 半湿润区 中温带 半干旱区 (风力作用为主, 地形特征:平坦开阔) (流水作用为主,地形特征:千沟万壑) 农业区:种植业 农业区:畜牧业 农业敏感带、生态脆弱带。 牵一发而动全身 体现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规律 二、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1、原因: A、自然原因 气候: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侵蚀力强;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景观图 快行冷锋 读我国某地一河流流量与含沙量逐月变化图,完成1~3题。 1.该河流春汛的主要补给水源是(  )                  A.冰川融水 B.季节性积雪融水 C.雨水 D.地下水 2.该地区夏季降水的最主要类型是(  ) A.台风雨 B.快行冷锋的暴雨 C.地形雨 D.准静止锋的阴雨 3.该河流主要分布在(  ) A.东北地区 B.华北地区 C.江淮地区 D.华南地区 B B B 地形:平原向山地高原过渡,坡面陡峻; 植被:地表裸露,植被覆盖少; 土壤:黄土土质疏松,易侵蚀; B、人为原因(主要) 1、人口增长过快,人地矛盾突出; 植被破坏 不合理的耕作制度 轮荒制度 开 矿 露天煤矿的建设 粉沙土质易侵蚀,降水集中多暴雨; 轮荒开矿毁植被,人为破坏是主因。 (1)自然因素(9.6%): ①降水:变率大,集中在夏季,多暴雨,冲刷作用强 ②地形:从平原向山地高原过渡,地形坡度大,坡面物质 不稳定 ③植被:森林向草原过渡,植被少,削减雨水和径流能力 降低 ④土壤:粉沙颗粒组成,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抗蚀 能力低 (2)人为原因(90.4%): ①植被破坏:营造宫殿、过度樵采、毁林开荒、战火硝烟 ②轮荒:落后的迁移式农耕制度,破坏林草植被及其种源 ③开矿:开挖原生地面,河道、滩地开矿,大量泥沙入河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形成 2、导致后果:地表形态: 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3、水土流失的危害 ⑴表土流失,肥力下降,土地贫瘠,农业减产 ⑵植被破坏,生态环境恶化 ⑶土地崩塌,耕地减少,危及人类生存空间 ⑷水源枯竭,交通阻隔,制约经济发展 ⑸水库淤积,库容减少,降低蓄洪效益 ⑹泥沙淤积,下游河床抬高,增加抗洪难度 农业生产 植被 生存空间 交通 库容 抗洪 思路: 1)对流失地的危害; 2)对流失地该区河流下游 技巧归纳:回答某危害,其实质就是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