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当代文学复习-资料
;中 国 当 代 文 学;第一章 十七年的文艺运动与思想斗争;4、“双百方针”的提出(“双百”)
5、文艺界的反右斗争
6、大跃进前后的文艺运动(“两结合”)
7、文艺政策的调整
8、“左”倾思潮的升级
;第二章 十七年诗歌第一节 概述 ;2、1956年在双百方针的鼓舞下,诗坛出现短暂的生气,出现一些触及时弊,干预现实的作品。
流沙河《草木篇》、公刘《禽兽篇》、邵燕祥《贾桂香》、艾青《养花人的梦》、郭小川《望星空》等。
;3、1958年的“新民歌运动”
新民歌最著名的选本是郭沫若和周扬在各地出版的歌谣选集基础上精选合编而成的《红旗歌谣》。
4、60年代阶级斗争扩大化后,政治抒情诗主导了诗坛潮流,标语化、口号化、政治化,政治抒情诗一统天下。
;第二节 政治抒情诗; ;三、郭小川
⑴第一个阶段:1955年到1956年,《致青年公民》组诗。
⑵第二个阶段:1956年到1959年,是郭小川进行探索的一个时期。有三类创作代表这一时期的成就:一类是较多表现诗人的个人化情感的抒情诗,主要是《致大海》和《望星空》;另一类是引起争议并遭批评的4篇叙事诗,包括《白雪的赞歌》、《深深的山谷》、《严厉的爱》(被称为“爱情三部曲”),《一个和八个》;还有一类是为配合政治工作,《县委书记的浪漫主义》、《朗诵会上的一段奇遇》等配合反右斗争,歌颂大跃进的作品。
;⑶第三个阶段:1960以后,更加贴近现实政治运动,代表性作品有《厦门风姿》、《乡村大道》、《甘蔗林——青纱帐》、《祝酒歌》、《昆仑行》等。叙事诗《将军三部曲》(包括《月下》、《雾中》、《风前》 )。
⑷第四个阶段: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诗人被剥夺了写作和发表作品的权利,严重迫害,但他仍然写出了《团泊洼的秋天》、《秋歌》。
;第三节 闻捷及其创作;闻捷诗歌的艺术特色;第三章 十七年散文;(二)、1957-1966,活跃、繁荣期。
1、抒情散文异常活跃 :
散文集:杨朔《海市》、《东风第一枝》,秦牧《花城》、《潮汐和船》,吴伯箫的《北极星》、刘白羽《红玛瑙集》,巴金《倾吐不尽的感情》、冰心《樱花赞》、 曹靖华《花》、碧野《情满青山》、郭风的《叶笛集》、陈残云的《珠江岸边》、菡子《初晴集》、何为《织锦集》、方纪《挥手之间》,李健吾《雨中登泰山》等等。
2、报告文学
3、杂文
;二、魏巍的报告文学
;三、杨朔的散文
艺术特点:
1、杨朔散文追求诗意,具体表现为巧于造境,工于诗艺,如托物言志、借景生情。
2、讲究构思,严于剪裁布局,玲珑精巧,是杨朔散文结构艺术的重要特色。
3、语言精美,具有清新俊朗、婉转蕴藉的风格。
;四、秦牧的散文创作特点:
1、题材广泛。
2、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炉。
3、结构艺术格局:通常采用“说开去”的方式,波及开来,再反馈回去,较好的处理了“形散”与 “神聚”的关系,寓控制于放纵。
4、散文的氛围如林中散步、灯下谈心,作者围绕中心,说古道今,旁征博引,夹叙夹议,具有娓娓动听的艺术效果。
;第四章 十七年的小说;三、革命历史题材长篇:
1、杜鹏程的《保卫延安》 (周大勇)
2、吴强《红日》
3、《红旗谱》(朱老忠、艺术特色)
4、《红岩》(许云峰)
5、《青春之歌》(林道静的成长之路及其典 型意义)
6、《林海雪原》(杨子荣)
;四、农村题材小说创作
1、赵树理及“山药蛋”派的创作
《登记》 (艾艾、小晚、小飞蛾)
《三里湾》是我国第一部描写建国后农业合作化运动的长篇小说。
《锻炼锻炼》( “小腿疼”、 “吃不饱” )
“山药蛋”派
;2、李准
1953年,李凖发表的短篇小说《不能走那条路》率先在农村题材创作中引入了“两条道路”斗争的概念。
《李双双小传》
3、 周立波的《山乡巨变》
4、柳青的《创业史》(梁生宝、梁三老汉形象)
;五、王蒙的《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林震、刘世吾)、邓友梅的《在悬崖上》、宗璞的《红豆》、陆文夫《小巷深处》等。;第五章 十七年的话剧;二、老舍的戏剧创作
《龙须沟》
《茶馆》: 通过表现三个时代,即戊戌变法失败后的晚清末年、辛亥革命后的军阀混战时期、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统治时期,揭示了旧时代必将被埋葬的主题。
人物:王利发、常四爷、秦仲义
艺术成就
;第六章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文艺思潮与创作;“根本任务论”:即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任务是“塑造工农兵的英雄人物”。
“三突出”原则:
“三结合”
革命样板戏:
公开文学:浩然
地下文学:手抄本小说、“白洋淀诗群”、天安门诗歌运动
;第七章 新时期的文学运动与思潮;四、 “新时期文学”的“多元化”特征:
1、文学作品的题材范围、主题指向:革命历史和农村现实题材到冲破禁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