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老房子---闫梦彬
PAGE \* MERGEFORMAT 10
老房子(闫梦彬)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不知不觉,故乡的老房子伴随我们一家走过了三十六个春秋。那低矮的屋身,斑驳龟裂的土墙屋脊,饱经风霜的青砖红瓦,均留下岁月侵蚀的深深印记,承载着讲不完的故事、道不尽的童年记忆,还有那无法割舍的手足情深,和那厚重如山的养育之恩。
1980年,在我3岁的时候,勒紧腰带过了十多年苦日子的父亲母亲终于鼓起盖房子的勇气。在那个一穷二白的艰苦岁月里,坚强的父亲母亲不但供着三个儿女读书,还省出钱盖起四间新房子,着实不易。从此,我们不用再和爷爷奶奶一家子七口人挤在三间老宅子里了。
回首往事,父母仍时常感叹盖房时的艰辛
盖房子的宅基地是大爷爷给的。瘦瘦弱弱的大爷爷是个苦命人,老伴去世的早,唯一的女儿嫁人后,只剩下大爷爷自己孤苦伶仃无依无靠的生活。族里几个后生中,大爷爷就认准了老实本分的远房侄子,也就是我的父亲,他托人说和着办了过继手续,由我的父亲给他养老送终,而他能给予我父亲的就是三间岌岌可危的土房子和一棵碗口粗的老槐树。孝顺的父亲母亲几十年如一日,像对待自己的亲生爹娘一样侍奉着大爷爷,老人活到85岁无疾而终,在我们家盖起来的新房子里知足地离开了人世。
在那个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粮油米面都要凭票供应,父亲母亲手里攥着的拢共有三几百块钱,买了些木料、砖瓦之后,兜里已所剩无几。最后,还得靠东家借几根木头,西家借几块砖瓦,亲戚送来几块苇箔,这样一点一点凑够了盖房子所需的物料。据父亲回忆,除了物料的事外,最让他们头疼的就是用工管饭的事了。
当时,人工还算好找,村里谁家要是盖房子、修院墙、建门楼等一些自家忙不过来的重活时,村里闲着没事的壮年劳力都会自发的扛着工具跑过来帮忙,马颊河对岸母亲的“娘家人”听到信后也会来上十几个人助工。父亲是当时村里为数不多能写会算的“文化人”,从21岁开始,就在为村里红白大事“记账”管事,在村里落了个好人缘。所以,我们家盖房时,特别是遇到挖基槽、脱坯、垒墙、上木头、架梁等人手不够时,前后几条街一吆喝,凑一二十个壮劳力是不成问题的。可是,来给帮忙的人辛辛苦苦受半天累,没有一分工钱不说,连一顿饱饭都不管就说不过去了。 刚刚解决温饱的农村,谁家粮食也不富余,遇到用工多的时候,负责后勤保障的母亲就犯了难,不知如何来解这燃眉之急。母亲的难处大家都看在眼里,一直以来守望相助的亲戚邻里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帮我们家度过了难关。至今,母亲对当时谁家送来几个鸡蛋,谁家借给几斤面,谁帮了半天忙强留不下非回自己家吃饭,这些在我眼里看起来芝麻粒大的事,都记忆犹新、感激不尽。
在亲朋好友的帮衬下,父亲母亲有了属于自己的房子,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新家。房子建成后稍微拾掇,一家五口就欢欢喜喜地搬了进去。我们姊妹三个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都是在这座房子里度过的,在我们的眼里,这里是最温馨的港湾,是最美的一片天地,任何风吹雨打都能遮拦,任何富丽堂皇的殿宇都无法与它媲美比肩。
时间一晃十几年过去了,羽翼渐丰的三个孩子先后搬离了这座房子。结婚成家的哥哥在老房子的后面建起了五间大瓦房;姐姐考上了外县的一所师范学校,毕业后留在市里工作,一两个月回来一趟;几年之后,我也离开了老房子,毕业分配到距家几十公里外的一个沿海乡镇工作,后又调到了县城,在县城新区买了楼房安了家。老房子之于我们三个而言,似乎只是一个“驿站”,随着年龄增长,光临“驿站”的次数变得越来越少,只有父亲母亲坚守在老房子里,走过春秋冬夏,看着我们一个个远离家门。
父亲母亲老了,成了双鬓斑白、皱纹满脸的老人,我们的新房子也渐渐老了,失去往日的光鲜。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盖房子已不再是人们遥不可及的梦。富裕起来的农民盖房子的热情空前高涨,比赛似的建房子,屋前屋后、前后胡同,一排排宽敞明亮、红砖粉墙的大瓦房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一年比一年建的高大宽敞,一年比一年建的新颖时尚。村里几个“冒尖户”已经萌生了建二层小楼的想法,过不了多久,“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农村幸福新生活在鲁北乡村很快就能变为现实。在这些新式房子的映照下,我们家的老房子愈发显得低矮逼仄,孱弱狭小。近几年,老房子虽每年都修缮几次,但还是变得不经风雨,如同父亲和母亲的身体,经常出现这样那样的毛病。一年秋后,母亲把刚刚收下的枣子扛到房顶上晾晒,忙碌之中,踩到了屋顶一处阴湿的地方,“轰隆”一声,整个人从屋顶掉到了屋里。等我们几个跑进屋里,把母亲从土堆里拖出来时,母亲已经成了“土人”,幸运的是母亲只是胳膊上有几处擦伤,并无大碍,但那段从屋顶跌落的惊险经历着实吓坏了母亲,成了母亲心里永远挥之不去的阴影,多年后仍心有余悸,无法释怀。老房子年年修年年坏,渐渐上了岁数的父亲修怕了,修累了,修不动了,便请人在原来的屋顶上增加了一层“品字形”的屋脊,加上了一层瓦,在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