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海华研究的国际进展理论和实践
海華研究的國際進展:理論和實踐* 陳恆漢 華僑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 新加坡國立大學訪問學者 2010 年,第七屆世界海外華人研究學會國際大會(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he Studies of Chinese Overseas,簡稱 ISSCO VII)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舉行,此次會議由世界海 外華人研究學會、南洋理工大學人文社科學院和華裔館聯合主辦,共有來自全 球各地 20 餘個國家和地區近 300 名專家學者與會。作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世 界性學術組織,世界海外華人研究學會每三年舉辦一屆國際會議,前六屆分別 在美國、香港、臺北、北京、馬尼拉和丹麥舉行,此次會議主題是「遷移、本 地化與交流:從全球化的視角看海外華人」, 哈佛大學著名的歷史學家孔飛力 (Philip Kuhn)和香港中文大學陳志明(Tan Chee Beng)應邀發表主題演講 (Keynote lectures)。其時正值筆者在新加坡訪問期間,於是前去見證了這一 會議,聽到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海外華人研究學者的不同專題報告,感覺受益匪 淺。會後,筆者詳讀了大會手冊和論文摘要,並比較之前參加過的相關會議以 及和來自各地的海華研究學者交流,對當今世界海華研究的主要陣營及進展動 向等有了更直觀的認識,在此做一簡單的對比闡述。 海外華人研究是國際學術界近幾十年來經久不衰的話題,從與會學者的背 景來看,大致可以分為三個圈子:中國大陸,南洋文化圈(台港澳及東南亞地 區),以及歐美澳洲等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這三個圈子在學術傳統、研究方 法、關注話題和交流網絡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區別。基本上,大陸的華人華僑研 究者主要出身於歷史或政治學背景,已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研究體系,研究機構 主要集中在福建和廣東的大學、華僑華人研究所及南方沿海各省的社科院(依 託各地相關的學術刊物)。從他們所發表的主題演講來看,很多學者對選題的 態度比較謹慎,習慣局限於某些條條框框裡,而且他們是站在中國的角度研究 * 福建省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 2010 年度課題(FJI10-031)報告之一,謹致謝忱。 185 186 亞太研究論壇第 51 期 2011.03 海外華人,難免會缺乏那種身在其中的切身體驗,容易流於理論體系和書本知 識的重複。相比之下,台港和東南亞學者之間的交往相對密切,這一圈子的研 究歷史悠久,很多理論框架或問題都是在南洋這個海外華人最密集的地方首先 提出並形成的,南洋文化圈主要以新加坡國立大學、「南大」(包括存在於 1955–1980 年間的南洋大學,以及今天的南洋理工大學)和東南亞研究所、台 灣大學、香港大學以及馬來西亞的華社、族群研究中心等為主,他們也是這次 會議的主力軍。至於歐美、澳洲乃至日本的一些大學裡的華人華僑研究則相對 比較分散,尚未形成整合的力量,但其研究水準,成果的數量和質量都是相當 高的,在研究方法、價值取向和興趣點方面,與前兩類有著較大的差別。 從近年的研究動態看,華僑華人研究已成為美國的近代與當代中國研究的 新熱點;加拿大學者不斷進行華人新移民的研究,並對多元文化政策提出自己 的看法;歐洲學者近幾年啟動多個項目,英、法、西、荷、丹等國也不斷有學 者來中國進行僑鄉研究;澳大利亞國立大學亞太研究學院於 1999 年成立了「南 方華裔研究中心」(Centre for the Study of the Chinese Southern Diaspora), 多次舉辦學術研討會;日本學者的「華僑華人熱」也十分明顯(李安山 2001)。 大陸學者對於海外的華人研究圈或獨立研究者的重視,並不是很足夠,似乎有 意無意對來自海外的聲音缺乏關注,大量的研究工作未能盡人意。中國大陸學 者對海外華人華僑的研究在理論和方法上或許有自己的獨到之處,但學術交流 的必要性是對國際學界的流行動向和時新理論進行借鑒和思考,畢竟這不是一 個區域或國內的話題,更是一個國際話題。此外,在新時期華人在海外面對很 多複雜問題,例如華人如何融入當地社會、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