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目[教育学].ppt

  1. 1、本文档共1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育目[教育学]

教育目的;第一节 教育目的的概念;; ①基本技能:即阅读书写能力、倾听和口头表达能力、数学运算能力。 ②思维能力:即能有新想法,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根据符号图象进行思维分析。 ③个人品质:即热爱工作,有敬业精神,自重,有自信心;有社会责任感、集体责任感,自律,能正确评价自己;正直、诚实,遵守社会道德行为准则。;①合理利用与支配各类资源的能力,包括对时间、经费、设备、人力的利用和支配。 ②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能够作为集体的一员参与工作,诚心为顾客服务,坚持以理服人,调整利益以求妥协,能与背景不同的人共事。 ③获取信息并利用信息的能力。 ④综合与分析能力。 ⑤运用各种技术的能力。 ;①有高度教养和出色人品(日本教育界十分强调加强德育,并提出“德育是关系日本21世纪命运的关键”); ②能对社会发展和增进福利作出贡献; ③有独创性; ④具有解决人类面临的环境遭到破坏、人口爆炸、民族冲突、贫困和饥饿等复杂问题的能力; ⑤要培养“世界通用的日本人”。; 日本丰桥市立羽田中学的《学校管理案》中确定的“本校的教育目标”是:以培养“不怕风雨”、开朗的、健壮的、心灵宽广的人为目标。要求学生成为:a)创造性的人——具有自学的精神,确立向往未来的理想;勤于思考,追求创造性的欢乐。b)心灵宽广的人——养成重视礼仪,遵守规章制度的习惯;培养同情心及互相信赖、心胸宽广的精神。c)顽强的人——不怕任何困难,体魄健壮;永不自满。 ; 校长李希贵1995年上任实施改革,他以素质教育的思想为指导,并以苏霍姆林斯基的一段话作为开展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基本准则(“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规定了给予学生的各种知识,但是却没有规定给予学生的最重要的一样东西,这就是幸福。我们的教育信念应该是: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从自己手里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自己的一生”)。;a、在教师的眼里不应该有坏学生,只应有心理不健康的学生; b、创造学生成功的机会,用成功酿造自信; c、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受道德锻炼; d、尊重学生的个性,不能拿一把尺子来衡量学生; e、要尽可能多地要求每一个学生,就必须尽可能多地尊重每一个学生; f、一切以学生为中心; g、在教育者的词典里,只有“挫折”一词,没有“屈服”二字; h、失败教育只会使教育失败,成功教育才能使教育成功; I、播种下的是习惯,收获到的是品格; j、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前提,“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二、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培养目标的关系;培养目标与教育目的:;三、教育目的对教育的质的规定性;(一)教育目的是由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所决定 不同的社会制度,对人才规格的要求不一样,所以教育目的是不一样的,尤其是社会的政治制度直接决定着对受教育者的政治方向和道德素养的要求。如封建社会要求教育培养为封建政治服务的“明人伦”的君子等。 (二)教育目的的确定要受到生产力水平的制约,尤其是科技发展水平的制约。科技水平越高对人才的素质要求也越高。如现代社会科技高速发展,要求注重培养人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等。; 一定社会起支配地位的教育思想必然制约着一定社会教育目的的制定。如我国古代儒家教育思想重视道德教育,而墨家的教育思想重视科技教育。封建社会“独尊儒术”后,其教育目的就一直强调德育,而忽视科技知识的传授。再如传统派教育思想比较强调培养人的“服从”意识,而现代派教育思想比较强调培养人的“反叛”精神,它们都对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教育目的产生着影响。同时,一定社会的文化传统也影响着教育目的的确定。如西方传统文化较强调培养人的个性,鼓励人冒险和创新;东方传统文化较强调培养人的共性,强调遵循中庸之道,如儒家文化。; 不同时代的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和特征存在差异性,所以在制定教育目的时也必然要考虑,比如所强调的素质重点就可能不一样。特别是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时,更要考虑教育对象的年龄特点。;五、教育目的的基本类型;;;六、教育目的的功能;第二节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1、个人本位的价值取向;;;;;;;;;;2、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起源:;鼎盛时期:19世纪下半叶;;;;;;;;;;第三节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确立中的问题;;;;;第四节 我国的教育目的;建国后不同时期我国教育目的的表述:;;;;;;四有的提出;三个面向;;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国当前教育目的的基本特点;“劳动者”与“建设者”、“接班人”;;; (一)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理论依据) (二)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结合(理论依据)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都只是教育的一部

文档评论(0)

shaoye3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