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化广场规划设计说明书汇
文化广场规划设计说明书
2008-06-01 17:25:40| 分类: HYPERLINK /blog/ \l m=0t=1c=fks_081064093081083074093094074070083083081070081085095 \o 园林景观 园林景观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一、现状分析
1、地理区位
武宁县位于东径114°45ˊ,北纬29°14ˊ,处于江西省西北部,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湘赣边区根据地之一,历史悠久,山川壮丽,民俗淳朴,物产丰饶。九岭山逶迤于南境,幕阜山绵亘于西北,滔滔修江自西而来,横贯县境,迤逦而东,将全县分为南北两岸,境内山岭重叠,岗峦起伏,为九江市的山区县之一。
2、历史沿革
武宁县境,商代为艾候领地,史称“艾”。秦时,艾属九江郡。汉高祖改称“海昏”。新莽名“宜生”。汉光武复名海昏。汉建安四年(公元200年),分海昏立西安县,县治今石渡新峰村西安里。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改西安为豫宁县。南朝陈武帝改为郡,属江洲。隋文帝并豫宁入建昌,属洪洲。唐长安四年(公元704年)分建昌置武宁县,武宁县名从此始。唐景云元年(公元710年),改武宁为豫宁,县治由西安里迁今石渡乡新华村,至今仍称该地为“新县”。唐天宝四年(公元745),县治由新县迁玉枕山前,即水淹前之古艾镇址。唐宝应元年(公元762年),为避代宗李豫之讳,复名武宁。历唐、宋、元、明、清,沿称至今已一千二百余年,历史上武宁县曾易名十二次,有“海昏 、宜生、西安、建昌、豫宁”等称谓。
3、广场基地
武宁县城现有人口5万余人,目前县城内尚无一处休闲文化广场绿地,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镇居民对休闲、娱乐、文化场所的需求日益强烈,县委、县政府决定在城内选址,兴建武宁县文化广场。
武宁文化广场位于县城旧人民广场境内。该广场为一正方形用地,南侧为影都大厦,北侧为商贸大厦,县城北入口,西侧与城市道路相接,东侧临居住小区(原小学搬迁)。广场用地80米×84米,面积为6720平方米。
二、规划指导思想及广场定性
1、规划指导思想
①创造集地方特色、传统文化和现代技术相结合的整体形象,增强居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唤起人们建设和保护家园的参与意识。
②创造二十一世纪现代化园林城市,促进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协调、平衡发展。
③创造多功能交融的、满足使用者多样化选择要求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休闲娱乐场所。
④创建尺度适宜、环境优美、充满亲切自然氛围的城市公共空间和步行系统。
2、广场定性
广场地处城市道路与商贸大厦、影都大厦之间,其主要性质为体现武宁人文特征,为城镇居民提供休闲、游憩、娱乐场所的城市公共空间。
三、规划设计依据
1、县城总体规划
2、广场1:1000地形图
3、区域内建筑资料
4、县委、县政府改建文化广场的建议
四、规划布局
1、总体布局
依据用地条件,广场设计采用规则式与自然式相结合的手法,强调广场中心,整个广场设计构图简洁大方,刻意追求广场的开阔环境和文化内涵。
武宁文化广场由横轴“‘武宁文化广场’题刻——时钟花坛——中心广场(主题雕塑与音乐旱喷)——舞台(舞美射灯)”;纵轴“商贸大厦——中心广场——影都大厦”共构而成。八根艺术柱廊(象征武宁山水文化八景)分两侧布置,点缀艺术花钵、艺术灯柱等。整个广场设计具有一定的文化氛围。
游人由入口时钟花坛进入下沉式中心广场,时钟花坛寓意与时俱进,旱喷则随着音乐节奏构筑不同喷泉景观,主题雕塑以体现“锄山鼓”的形式出现,一男(击鼓)为主,二女(伴舞)相辅。“锄山鼓”是武宁县民间独具风格的传统艺术,是在集体劳动中以鼓助兴,击鼓鼓励,寓娱乐于劳动的一种活动。中心广场西南、西北两侧设置漏空硬质铺地,设置体育运动器械,供居民休闲、晨练。不规则种植樟树,下设围合座凳。中心广场东南、东北两侧布置休闲绿地,内设花坛、叠石、卵石健康步道及座椅等。八根艺术柱廊(藤柱)置于草地上,赋予武宁山水文化八景内涵。武宁县境青山绿水,山水文化底蕴深厚。往东上五级台阶,地形抬高80-100CM,建一舞台,与文化广场相匹配,点缀舞美射灯、艺术灯柱。中心广场可同时供2500余人集会散步或开展活动。其中台阶既可抬高地坪,丰富立面景观效果,又可作为集会或开展活动的座凳,而入口两侧挡土墙以文化墙的形式展现,具有强烈的文化氛围。轴线立面组织起伏迭落,由静(植物)至动(旱喷),动静结合。
广场东侧为休闲绿地,广植灌木丛,散植(或点植)乔木,林下设坐凳和座椅,为广大市民提供游憩场所。
舞台设有下沉式管理房、公厕、更衣室和控制室。此外道路交通轴线与主轴线主要由铺装材质或绿化树种的不同来划分。
2、功能分区
整个广场分为五个功能区:入口区、中心广场区、舞台活动区、晨练休闲区、绿化游憩区。
五、专项规划
1、绿化规划
①绿化原则
在规划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