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中语文必修4课件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课时;二、了解古代戏曲常识,掌握元杂剧常识;;;三、简介作家作品; 关汉卿的作品主要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其中《窦娥冤》被称为世界十大悲剧之一。关汉卿一生创作的杂剧有六十多种,数量超过了英国的戏剧家“戏剧之父”莎士比亚,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1838年《窦娥冤》英译本流传海外,1958年,世界和平理事会把关汉卿与达·芬奇等同列为世界文化名人。关汉卿的戏剧语言,被称为本色派之首。;四、理清节选部分的情节结构 窦娥冤影片;;五、作业
1.预习:熟读“端正好”、“滚绣球”两支曲子;
2.通读节选部分,掌握字词。;第二课时;;1.问:第三折戏可分为几个场面?
三个场面:押赴刑场——婆媳诀别——三桩誓愿
2.问:本文篇名“窦娥冤”,其冤在何处?又是如何造成的?
冤,即无辜受屈。窦娥怕连累婆婆而屈招,可恨的是官府竟偏听偏信,毫不作调查研究,更不作情理剖析,严刑逼供,草草结案。造成窦娥冤案的是官府的昏庸和残暴、社会的黑暗和腐败。
3.学生齐读“端正好”“滚绣球”两支曲子,思考:窦娥是被昏官屈判死罪的,她为何在《滚绣球》一曲中斥责天地鬼神?
窦娥受神权思想影响,开始也相信“青天大老爷”能主持正义,赏善罚恶。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她觉醒了。窦娥对神权的大胆谴责,实质上是对封建统治的强烈控诉和根本否定。她那似岩浆迸射如山洪决堤般的愤激之词,反映了女主人公的觉醒意识和反抗精神,也折射出当时广大人民的反抗精神。 反抗的窦娥;4.探究交流:第三折曲词中,除了叙述窦娥的冤情外,还表露了窦娥的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结合具体曲词进行分析。;5.合作探究:读剧本,看戏曲,要注意其矛盾冲突。问:本折戏中冲突双方是谁?本剧的主题是什么?
本从表面上看,冲突的双方是窦娥和桃杌太守、张驴儿等人。其实,从窦娥的曲词和宾白来看,受冤的不仅仅是窦娥一个人,而是整个生活在黑暗社会中的劳动人民;屈打成招、滥施刑罚、草菅人命、贪赃枉法的也不仅仅是桃杌等人,而是整个社会的腐败吏治。
由此,本剧的主题可概括为:通过写窦娥被押赴刑场杀害的悲惨情景,揭露了元代吏治的腐败、残酷,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歌颂了窦娥的善良心灵和反抗精神。;;二、人物形象分析
1.窦娥
(1)窦娥的基本性格特征:坚强刚烈、勤劳正直、淳朴善良、富有反抗精神
(2)窦娥形象的社会意义:是被压迫、被剥削、被损害的妇女的代表,是社会底层的善良、坚强而走向反抗的妇女的典型。
2.蔡婆婆
善良、逆来顺受、懦弱、动摇(面对张驴儿父子的强娶动摇不定,间接导致了窦娥的悲剧);;;三、合作探究:你怎样理解剧作家在这折戏的结尾安排的“三大奇愿”这样的情节呢?
A.这三愿充分揭露了当时社会官吏昏聩,法制
腐败,人民蒙受奇冤而又呼告无门的真实情况。
B.它着力表现了主人公至死不屈的斗争精神,
这种精神甚至产生了感动天地的力量。
C.三桩奇愿充分体现了人民伸张人间正义,
杀尽贪官污吏,洗雪冤屈的良好意志与愿望。;四、写作特点
想象、夸张的艺术手法。作品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设计了三桩誓愿的超现实情节,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显示正义抗争的强大量,寄托了作者鲜明的爱憎,反映了人民伸张正义、惩治邪恶的愿望也反衬出社会的黑暗。这是本折也是全剧刻画主人公形象最着力的一笔,是作品艺术性的集中体现,使悲剧气氛更浓烈,人物形象更突出,故事情节更生动,主题思想更深刻,既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又充满奇异的浪漫色彩,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3.中国十大古典喜剧:
《救风尘》-元·关汉卿 《西厢记》-元·王实甫
《看钱奴》-元·郑延玉 《中山狼》-明·康海
《墙头马上》-元·白朴 《李逵负荆》-元·康进之
《幽闺记》-元·施君美 《绿牡丹》-明·吴濂
《玉簪记》-明·高濂 《风筝误》-清·李渔
4.中国十大古典悲剧:
《窦娥冤》-元·关汉卿 《赵氏孤儿》-元·纪君祥
《精忠旗》-明·冯梦龙 《清忠谱》-清·李玉
《桃花扇》-清·孔尚任 《汉宫秋》-元·马致远
《琵琶记》-明·高则诚 《娇红记》明·孟称舜
《长生殿》清·洪昇 《雷峰塔》清·方成培
;2.雷雨;教学重点:
1.分角色朗读课文,表演剧情。
2.学习起伏跌宕的戏剧情节,紧凑的戏剧冲突和周朴园、鲁侍萍的性格刻画。
教学难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