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城相府楹联整理与研究(精华整定版)定稿.doc

皇城相府楹联整理与研究(精华整定版)定稿.doc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皇城相府楹联整理与研究(精华整定版)定稿

 PAGE \* MERGEFORMAT 13 本科毕业论文 题目: 皇城相府楹联整理与研究 学院: 文学院 班级: 10汉语五班 姓名: 栗烨毓 指导教师: 凌建英 职称: 教授 完成日期: 2014 年 5 月 30 日 皇城相府楹联整理与研究 摘要:人们常常通过游览园林来陶冶情操,而书画墨迹尤其楹联是我国古代园林必备的造园元素。清代以来楹联与风景园林的融合渐渐成为一种时尚。皇城相府中的楹联形式多样,题材广泛。但由于对地方文化研究不够重视,至今没有全面阐述园中楹联的专著。楹联是皇城相府人文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景观配置中具有多重功用。对皇城相府楹联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并从内容意蕴、美学价值及其对于相府的审美作用进行分析研究,以强调楹联文化在相府旅游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楹联;皇城相府;审美作用 目 录  TOC \o 1-3 \h \z \u  HYPERLINK \l _Toc389741135 引言 (1)  HYPERLINK \l _Toc389741136 一、皇城相府楹联整理 (1)  HYPERLINK \l _Toc389741137 二、皇城相府楹联分类及意蕴构成 (2)  HYPERLINK \l _Toc389741138 (一)点景之诗 (2)  HYPERLINK \l _Toc389741139 (二)报国之志 (3)  HYPERLINK \l _Toc389741140 (三)闲趣之作 (3)  HYPERLINK \l _Toc389741141 (四)哲理之辞 (4)  HYPERLINK \l _Toc389741142 (五)追求之笔 (4)  HYPERLINK \l _Toc389741143 三、皇城相府楹联的美学价值 (5)  HYPERLINK \l _Toc389741144 (一)形式美 (5)  HYPERLINK \l _Toc389741145 (二)色彩美 (5)  HYPERLINK \l _Toc389741146 (三)意境美 (6)  HYPERLINK \l _Toc389741147 (四)哲理美 (6)  HYPERLINK \l _Toc389741148 四、楹联对于皇城相府的审美作用 (7)  HYPERLINK \l _Toc389741149 (一)楹联提高了皇城相府的欣赏层次 (7)  HYPERLINK \l _Toc389741150 1.丰富景观,美化景观 (7)  HYPERLINK \l _Toc389741151 2.为景观点题,揭示景观内涵 (7)  HYPERLINK \l _Toc389741152 3.营造意境,拓宽想象空间 (8)  HYPERLINK \l _Toc389741153 (二)楹联是皇城相府人文情怀的物质载体 (8)  HYPERLINK \l _Toc389741154 结语 (8)  HYPERLINK \l _Toc389741155 参考文献 (9)  HYPERLINK \l _Toc389741156 附 件 (10)  引言 “楹联是指题写于建筑物楹柱和匾额上的对联。它集文学、书法及匾额艺术于一体,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很高的审美价值。” 章采烈(著):《中国园林艺术通论》,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版,第4页。 作为汉文化的产物,其结构和内容的主要特点是对称,相较于诗、词、曲,楹联则自由和灵活得多。它亦庄亦谐,宜雅宜俗,并且易于诵读和记忆。经过长时间的发展演变,楹联具有了我们今天所总结出的字数相等、句法一致、结构相应、词性相同、平仄和谐、语意相关、上弱下盛等规律,体现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 楹联至今为止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据考证,楹联在五代开始形成,在宋朝开始流行,在明清时期达到鼎盛。宋代以来,在文人墨客、士大夫中题写楹联的风气开始盛行。例如,南宋大文豪苏轼一生中楹联创作就极为丰富,艺术水平也相当高。明清两代,尤其是清代,由于统治者的倡导,楹联文化达到鼎盛。不仅题材空前扩大、创作技法日益成熟,而且涌现出一批创作楹联的名家。康熙、乾隆二帝本身就是楹联创作的大师。在清代出现的由联学大师梁章钜(1755-1849)撰写的《楹联丛话》,不仅是我国第一部研究楹联的专著,也是中国古代美学史上第一部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