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良医良相“说考论
“良医良相”说源流考论 ——兼论宋至清医生的社会地位 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 余新忠 内容提要:长久以来,人们均不假思索地认为?不为良医,则为良相?为代表?良医良 相?说出自范仲淹之口,现代的医史研究者更进一步认为范氏的该语促进了宋代儒医阶层的 兴起及此后医生社会地位的提高。然后通过本文对?良医良相?说源流的系统考察发现:这 一几无争议地被视为范仲淹所说的名言,非但不是范氏所言,甚至很可能与他本人无关。范 氏 ?愿为良医?的故事,即便不是完全为空穴来风,至少在 12 世纪中期以前并未对社会造 成什么实际的影响,?良医良相?说在 13 世纪以降,影响日渐加深,意涵也被不断阐发和引 申。虽然它的不断被引述和发挥,不无意义,但在国家相关的制度性规定和社会指标性身份 认定的束缚下,其实反映出了明清时期医生的身份和地位难以真正?向上提升?的窘境。而 且,?良医良相?说本身,也无助于作为职业的医生的地位的独立和提升,反而强化了人们 将其视为儒的附庸的意识。个中,国家政策和制度的重要性显而易见。 关键词:良医 良相 范仲淹 儒医 社会地位 “不为良相,则为良医”,是现代国人耳熟能详的一句古代名言,不仅颇为广泛地出现 在各种报端杂文之中,而且也在众多的医学史论著中被广为征引,藉以表明医学的重要以及 宋元以降儒医的出现与医生社会地位的提高。对于该语,今人几乎均毫无疑义地认为其出于 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989-1052 年)之口,而相对于该语,范氏还有一句更 脍炙人口的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过与后者在语辞上的确定无 疑不同,前者则明显不够统一和确定,在宋元以来的文献中,还存在着相当多不尽相同的表 述,比如“不为良相,愿为良医”、“达为良相,穷为良医”、“不为良相,必为良医”、“不为 宰相,则为良医”以及“良相即良医”等等。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当为后者明确出自范仲 淹的文集之中①,而前者则源于范仲淹死后约一百年后刊出的一部笔记中,而且还只是类似 的语句。 关于这些表述,至少从 13 世纪以来,绝大多数人均认为出自范仲淹之口②,而且除了极 个别的例外,人们也未对该语的来历给予过关注③。将这类表述归于范仲淹的认识延续至今, 不过相较于以往的述而不论,目前的医史研究者已多有论说,其中较具代表性且较为专门的 探究当属马伯英,他在出版于 1994 年的一部著作中指出,“不为良相,则为良医”这句话的 源头出自大约初版于 1150 年代的笔记《能改斋漫录》中一则有关范仲淹的记载,他完全未 ① 范仲淹:《岳阳楼记》,载李勇先、王蓉贵校点:《范仲淹全集》,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2 年,第 194-195 页。 ② 人们在引述类似的表述时,除非不言作者或笼统称之为古语及古人言,一般都说是范仲淹所言,不过也 偶有例外,比如明代就有多人将其归之为司马光。(如陶华:《伤寒琐言序》,中华书局 1985 年影印丛书集 成本[1451],第 1 页;吴旻:《重刊扶寿精方序》( 1534 年),载裘庆元辑:《珍本医书集成》第三册《医方 类》,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811 页;萧京:《轩岐救正论·自序》,中医古籍出版社 1983 年版[1644], 第 15 页。)而晚清大儒俞樾则在一则笔记中说是狄梁公(仁杰)之语(俞樾:《茶香室四钞》卷七,光绪二 十五年刻春在堂全书本,第 19a 页),但他并没有提出根据,我们也找不到相关的依据,而他自己在另一篇 文章中亦言为范仲淹之语。(《春在堂杂文三编》卷四《邹母张太夫人七十寿序》,光绪二十五年刻春在堂全 书本,第 33b 页)。 ③ 就管见所及,仅清末的医生杨熙龄表达过一点疑问,他在一则笔记中说:“‘不为良相当作良医’,相传为 宋范文正公语,而《冬夜笺记》谓崔与之父尝曰,‘不为良相,则为良医’,岂范语为崔所尝称述之者欤?” (杨著园编著;沈洪瑞,刘志华校注:《著园医药合刊》,山西科技出版社 1992 年版,第 71 页)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_清洁水法_的水质目标.pdf
- _重写中国哲学_三人谈.pdf
- THMDZT-1型 装配图.pdf
- _红楼梦对传统生命观的超越.pdf
- ~$翔翔妈孕期上孕妇课重要资料小结(必威体育精装版版).pdf
- ·论小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机制改革探索.pdf
- “三高”健康教育.ppt
- “中国诗学”解读.pdf
- “互联网医疗+保险”:模式,还是故事?.pdf
- PS图文教程 制作图片碎片化效果.pdf
- [成都七中生物奥赛培训生化]第1章 蛋白质.pdf
- 《 质量》课件3.ppt
- “减压性损害”-4.ppt
- 《2015年陕西省基本药物集中采购目录》(挂网执行版).pdf
- 《克氏综合症简介及其家庭指南》_已获美国授权共享.pdf
- 《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2010版).doc
- 《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规则》(TSG R7001-2004)第2号修改单[修改内容自2007年2月1日起施行].pdf
- 《健康教育学》教学大纲Health education.pdf
- 《创新方法课程报告》___广东工业大学.doc
- 《广东省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专业目录》(理科 体育版)及(文科 艺术版)增补及更正表.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