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 必修二 第三单元复习.doc

人教版高中语文 必修二 第三单元复习.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教版高中语文 必修二 第三单元复习

单元复习(三) 1.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以及文言句式。 2.品味作者抒发的感情和文中寄寓的旨趣。 3.诵读课文,体会其中的节奏、语气和韵味,培养良好的文言语感。 4.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   1.文学常识填空。 (1)王羲之(303~361),字逸少,东晋著名书法家。他书写的《兰亭集序》被誉为“      ”。他的散文也是简净疏朗、俊美飘逸,显示了高度的艺术素养。因他做过右军将军,所以世人称之为“      ”。? (2)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    ,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是词坛    派的开山鼻祖,为“        ”之一。? (3)王安石(1021~1086),北宋    家、    家,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神宗时,曾推行变法,后因保守派反对失败后,退居江宁,卒谥文。被列宁誉为“          ”。? 2.补写出下面诗句的前句或后句。 (1)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        。 (王羲之《兰亭集序》)?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 (王羲之《兰亭集序》)? (3)诵明月之诗,        。 (苏轼《赤壁赋》)? (4)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 (苏轼《赤壁赋》)? (5)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        ,亦不能至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6)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其孰能讥之乎?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3.《游褒禅山记》是怎样把治学的道理寓于记游的过程中的?   1.在《兰亭集序》中,为什么说“一生死”“齐彭殇”是“虚诞”“妄作”? 2.《赤壁赋》一文表现出作者“乐─悲─乐”的感情变化。请具体说说作者的感情是怎样由乐入悲,又是怎样转悲为喜的。 3.《游褒禅山记》由“不得极夫游之乐”生发出“尽吾志”的观点,由“仆碑”生发出“深思慎取”的观点,这两个观点彼此有联系吗?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诸葛亮论 苏轼 取之以仁义,守之以仁义者,周也。取之以诈力,守之以诈力者,秦也。以秦之所以取取之,以周之所以守守之者汉也。仁义诈力杂用以取天??者,此孔明之所以失也。 曹操因衰乘危,得逞其奸,孔明耻之,欲信大义于天下。当此时,曹公威震四海,东据许、衮,南牧荆、豫,孔明之恃以胜之者,独以其区区之忠信,有以激天下之心耳。夫天下廉隅节概慷慨死义之士,固非心服曹氏也,特以威劫而强臣之,闻孔明之风,宜其千里之外有响应者,如此则虽无措足之地而天下固为之用矣。且夫杀一不辜而得天下,有所不为,而后天下忠臣义士乐为之死。刘表之丧,先主在荆州,孔明欲袭杀其孤,先主不忍也。其后刘璋以好逆之至蜀,不数月,扼其吭,拊其背,而夺之国。此其与曹操异者几希矣。曹、刘之不敌,天下之所知也。言兵不若曹操之多,言地不若曹操之广,言战不若曹操之能,而有以一胜之者,区区之忠信也。孔明迁刘璋,既已失天下义士之望,乃始治兵振旅,为仁义之师,东向长驱,而欲天下响应,盖亦难矣。 曹操既死,子丕代立,当此之时,可以计破也。何者?操之临终,召丕而属之植,未尝不以谭、尚为戒也。而丕与植,终于相残如此。此其父子兄弟且为寇仇,而况能以得天下英雄之心哉!此有可间之势,不过捐数十万金,使其大臣骨肉内自相残,然后举兵而伐之,此高祖所以灭项籍也。孔明既不能全其信义以服天下之心,又不能奋其智谋,以绝曹氏之手足,宜其屡战而屡却哉!故夫敌有可间之势,而不间者,汤、武行之为大义,非汤、武而行之为失机。此仁人君子大患也。 吕温以为孔明承桓、灵之后,不可强民以思汉,欲其播告天下之民,且曰:“曹氏利汝吾事之,害汝吾诛之。”不知蜀之与魏,果有以大过之乎!苟无以大过之,而又决不能事魏,则天下安肯以空言竦动哉?呜呼!此书生之论,可言而不可用也。 (选自《苏轼集》)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得逞其奸        逞:实现 B.欲信大义于天下 信:取信 C.曹、刘之不敌 敌:实力相当 D.不过捐数十万金 捐:舍弃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3.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轼的这篇文章独辟蹊径,其独特的见解令人耳目一新,发人深思。第1段开宗明义地指出孔明失败的原因是“仁义诈力杂用”。 B.在第2段中,苏轼认为孔明口头上讲仁义,实际上却是使用诈力,而且他认为孔明和曹操的做法并没有多大的差别。 C.第3段是说孔明既不能全信义,就应该用智谋,而且提到只有汤、武才能用“大义”,其他的人都不能用。 D.第4段总结全文,指出说空话是毫无实际价值的,而且举了两件事来说明孔明的想法和说法都是脱离实际的。 4.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