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上》[语法8]12.ppt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代汉语上》[语法8]12

古代汉语;八.连词;连词的概念 与 而 以 则、然则 虽、虽然 然、然而 之;1.连词的概念; 古代汉语中连词较多,常用的有:与、及、而、则、以、且、况、抑、虽、然、故、苟、倘、使、第令、之等等。这些连词,有的只连接词和词组(如:与、及),有的既可以连接词、词组,又可以连接句子(如:则、而),有的只能连接句子(如:虽、故)。;2.与; 如果有两个以上的并列成分,一般要在两个成分之间连续用连词“与”连接。例如: 凡有爵者与七十者与未龀者,皆不为奴。(汉书·刑法志) 物之所以然与所以知之与所以使人知之,不必同。(墨子·经说下) 杀晋君与逐出之,与以归之,与复之,孰利?(国语?晋语三) ; “与”既作介词又作连词,区别有三点: 1)连词“与”前后成分是并列关系,一般可以调换位置,意思是基本不变,介词“与”跟后面的宾语组成介宾结构,宾语不能和前面的成分调换位置,否则意思大变,如“汉王与义帝发丧”变换为“义帝与汉王发丧”,则完全不能成立。 2)介词“与”后面的成分可以是代词“之”,如“与之同命”,连词“与”不连接代词“之”。 3)介词与后面的宾语可以省略,连词与后面的成分不能省略。;3.而; 1)用在联合结构之中,表示两种动作行为或性质状态。前后成分是动词或形容词或主谓词组。如: 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战国策·赵策) 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论语·述而) 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荀子·劝学) 以上三例,而分别联结动词、形容词和主谓词组。; 从语义关系看,“而”字所连接的前后两成分,有时是顺接,即意思上是并列或相承的,“而”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而且”。有时是逆接,即意思上是相对或相反的,含转折义,“而”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但”“可是”。如: 若网在手,有条而不紊。(尚书·盘庚上)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论语·学而)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孙子·谋攻) 古者禽兽多而人民少。(庄子·盗跖) 前二例“而??字顺接,后二例而字逆接。; 2)用在偏正结构中,连接状语和谓语动词,前后成分语义相承,是一种顺承。例如: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左传·庄公十年)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荀子·劝学); 士朝而受业,昼而讲贯,夕而复习,夜而计过无憾,而后即安。(国语·鲁语) 北而攻齐,东而攻越。(墨子?非攻中)   以上四例“再”、“三”、“终日”、“昼”、“夕”、“夜”“北”、“东”都是状语,用“而”连接。这种连词而或可译成就,或可译成地,或译不出。; 3)用在主谓结构中,连接主语和谓语。例如: 郑伯南也,王而卑之,是不尊也。(国语·周语上) 子产而死,谁其嗣之?(左传·襄公三十年);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马四足,一马而四足也。(墨子·小取) 有些“而”虽然有“却”、“如果”、则等义,并不能说明而字本身就含有这些意义。而不过是个单纯的连词而已,这些意义源于而所在句子和其他句法成分所构成的关系意义。; “而”字有时可以连接名词性成分,例如: 蟹六跪而二螯。(荀子·劝??) 雷泽中有雷神,龙身而人头。(山海经?海内东经) 余狐裘而羔袖。(左传?襄公十四年) 帝颛顼高阳者,黄帝之孙而昌意之子也。(史记?五帝本纪);4.以; 2)原因和结果关系   有前因后果和前果后因两种情况,“以”可译为“以致”“因为”等。例如: 象有齿以焚其身(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昔秦缪公不从百里奚、蹇叔之言,以败其师。(汉书?息夫躬传); 江海所以能成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老子》六十六章) 以晏子短,楚人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春秋?杂下) 秦以不早定扶苏,令赵高得以诈立胡亥,自使灭祀。(史记?叔孙通列传); 3)连贯关系   “以”字前后的动作行为一先一后,或者前项是后项的方式、状态。例如: 余折以御。(左传·鞌之战) 樊哙侧其盾以撞。(史记?项羽本纪) 郑县人卜妻子之市,买鳖以归。(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史记?刺客列传); 4)并列关系   “以”字前

文档评论(0)

jdy26184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好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