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荒漠化的防治)学案人教版必修三.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1(荒漠化的防治)学案人教版必修三

2.1 荒漠化的防治 以西北地区为例 一、.考点再现: 1、荒漠化的概念、类型和成因。 2、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分布、成因及治理。 二、知识结构: 三、 主干知识梳理: 考点一:荒漠化的概念及类型 1、荒漠化是指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一种土地退化,它是气候因素发生变异与人类过度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主要表现在耕地退化、草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 2、按荒漠的成因分类:有风蚀沙漠化、水蚀荒漠化、冰蚀荒漠化、盐碱荒漠化等。其中风蚀荒漠化是最主要的类型。我国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西北干旱的沙漠边缘和绿洲、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此外,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黄淮海平原区和青藏高原区也有较大面积的荒漠化土地。全国荒漠化土地262万平方千米。 3、土地荒漠化是逐渐发展的过程,有一系列的“先兆”(即指示荒漠化的迹象),迹 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迹象类型主要表现生物迹象① 单位面积生物量减少;② 生物生产能力下降;③ 主要植物物种丧失;④植被覆盖度下降;⑤ 主要动物物种丧失;⑥ 牲畜数量或品质下降。土壤迹象① 壤紧实度增加;② 土壤盐碱度升高;③ 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其他迹象① 沙丘活化;② 地表反射率增加;③ 沙尘暴频率增加。考点二、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 1.我国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的形成: 范围:西北内陆,包括新疆、宁夏、甘肃北部、内蒙古大部分 地形:位于第二级阶梯,东、中部起伏高原,西部“三山夹两盆” 气候:远离海洋、加上高大山地特别是青藏高原隆起对水汽的阻隔,同纬度降水最少、最干旱的地方 自然地区东部(内蒙古温带草原区)贺兰山西部(西北温带及暖温带荒漠地区)气候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干旱大陆性气候自然景观草原荒漠草原和荒漠 本区水分条件和自然景观由东向西逐渐演变,东部半干旱大陆性气候条件下呈草原景观,受水分条件制约向西逐步变为荒漠草原。西部因干旱的大陆性气候,为荒漠景观。其中有一部分是由人类活动造成的。 2、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成因: ⑴自然原因包括干旱(基本条件)、地表物质松散(物质基础)和大风吹扬(动力因素)。其中气候因素特别是年降雨量的变化往往影响荒漠化的进程,多雨年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和荒漠化进程;持续干旱则促进荒漠化进程,但气候因素对于荒漠化的发展进程并非起决定作用。 物质基础 平地沙质沉积物覆盖深厚 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具有荒漠化发生的潜在自然因素 荒漠化 海洋水汽来源少,气候异常干旱 深居内陆 气候条件 地理位置 → → ← ← 大风日数多且集中,风化作用强盛 图4-4 ⑵人为原因:① 过度樵采;② 过度放牧;③ 过度开垦;④ 水资源利用不当。统计表明:西北地区荒漠化土地面积中,人类活动不当引起的占90%以上,在荒漠化发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3. 荒漠化的发展:(1)不同历史阶段的荒漠化 历史时期荒漠化的人为因素发生荒漠化的区域古代(唐宋以后)盲目垦耕、战争、瘟疫塔里木盆地南部沙漠边缘的古绿洲近代(清代)农垦规模扩大内蒙古南部农牧过渡地带现代(建国以后)人口压力、管理失误旱作农业区和草原牧区(2)不同地区的荒漠化 地区西部荒漠地带东部荒漠草原、草原地带人为因素战争(破坏水利设施)、上游大量灌溉用水和砍伐山地水源涵养林(造成水量减少或河流改道,危及绿洲农田和天然植被)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如乱垦滥牧)、农牧之间的频繁更替、战争等发生机制植被破坏打破了防止风沙前移和抑制地表起沙的机制,就地起沙和外来沙丘前移,使得原来的沙漠得以扩张,形成荒漠化土地不合理的土地利用造成植被退化,使地表覆盖物减少,在风力作用下,局部地表发生风蚀,下伏沙质沉积物被吹扬搬运,出现斑点状分布的流动沙丘,进而连接成片,形成沙质荒漠化土地 (3)本地区荒漠化土地的分布有以下特点: 类型分布主要原因斑点状、片状半干旱的旱农垦区过度开垦斑点状的荒漠圈草原牧区过度放牧固定沙丘活化干旱的绿洲边缘过度樵采固定沙丘活化冲积扇绿洲水源破坏点状、线状荒漠矿区居民点和交通线附近破坏环境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 考点三. 荒漠化的防治 1.荒漠化的防治: 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 预防内容 恢复荒漠化土地生产力 坚持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 预防原则 治山、治水、值碱、治沙相结合 2.治理措施与经验:我国西北地区的人民很早就开始了同土地退化和不利自然条件的斗争,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修建坎尔井等农田水利设施,毛乌素沙地南部引水拉沙造田,利用水土和植物资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2017l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