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英国城市化和中国城市化比较
城市化:从英国的1890到中国的2011 王志浩,关于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有很多担忧,但作为经济增长之根本的城市化却一直发展得欣欣向荣。2011年中国城市人口占据了多数,而且在未来二十年中,城市人口将不可避免地出现数以百万计的增长。那些认为中国的投资热潮将在2012 年终结的人,请记住,根据联合国的资料、韩国虽然现在的城市人口占其总人口的83%,但它直到1977年才超过50%;日本现在的城市化率是67%,但直到 1967 年才达到 50%。中国经济中确实存在投资周期,但是更大的城市及其更多的人口需要更多的公路、铁路、房屋和钢铁,因此我们没有理由质疑基础设施高投资率的持续性。推动英国城市化的三大因素英国(也是本文焦点)是第一个城市化率突破 50%的国家,大概是在1880-1890年间。如今,在庆祝中国城市化人口超过50% 这个里程碑的时候,我们应该回头看看120年前欧洲是如何实现城市化的。把欧洲的城市化与当前中国的城市化相比较有重要意义,以此可以揭示2012年及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英国创造了发展迅速的城市化。16世纪,荷兰借助与新世界的贸易变得富强,英国17世纪同样走上富裕之路,它们的城市也得到扩张。但真正启动了英国城市化机器的是其1750-1830年间的工业革命。在英格兰和威尔士,更多的人来到人口上万的城镇中,如图1所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从1600年的6%增加到1700年的13%、1850年的40%。1500年的伦敦远不如巴黎或者威尼斯大,但到1800年伦敦远超了他们,与此同时,法国和西班牙人口的 90%左右仍然集中在农村。 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是同步的。经济史学家Angus Maddison估算英国经济规模在1700-1820 年间增长了三倍,见图2。 英国以及欧洲的其他地区早在17 世纪以前就经历了经济增长,但是他们总是碰到马尔萨斯人口增长理论中出现的障碍,即随着收入水平提高,人口会增长,人均食品供给相对变少,实际工资会下降(再或许重大疾病会发生),生活水平会降低,最后人口会减少。而工业革命改变了这一切。突然间土地不再是经济活动的全部,而且随着新兴工业生产力的提高,相同资源得以被更有效地使用。是什么引发了英国和所有这些国家经济增长的爆发?重要因素有三:高实际工资、低实际能源成本以及适当的、有利于市场运作的良好制度。这些因素释放了一波工业创新,继而推动了商人和发明家们对经济规模效应的积极探求。新工厂把人们带到新扩张的城市地区,城市自身形成了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1、较高的家庭收入十八世纪初,英国的名义和实际收入都高于欧洲其它地方。正如经济历史学家Robert Allen所说,对于英国和低地国家(包括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的老百姓来说,肉类、奶制品和高质量的谷物(比如小麦面包)是很平常的日用品,但这些食物对于欧洲大陆上的居民来说却是奢侈品。图3显示了1500至1849年间各地的相对工资购买力(以当地商品为基准)。伦敦居上。 为什么当时英国农村的收入也高于其他国家的农村地区?原因之一是相对土地而言有较少的人口。十四世纪四十年代和六十年代两次袭击欧洲的黑死病杀死了欧洲大陆三分之一以上的居民。到1450年,英国有二百万的人口,比十三世纪的五百万少了一半多。欧洲大陆人口恢复得较为迅速。英国随着人口的减少,收入相对于地租而言是高的,而有效利用劳动力就成为爆发科技革命的诱因之一。欧洲大陆不是唯一受到人口过多的阻碍,从而导致实际收入较低的地方。亚洲人口相对于稀缺 的资产而言也是很多的。17世纪的日本田间使用的是牛和犁,但到了19世纪,日本岛上人多到以人代牛耕地了。中国当时也面对类似的问题,但中国以水稻为主要食物,每亩水稻提供的卡路里是欧洲的主要粮食品种(如小麦)的三倍多,所以能维持更多人的需要。家庭结构也可能给欧亚大陆两端带来了不同影响。数代同堂的中国家庭比欧洲只包括父母和子女的小家庭更能养育孩子。 2、廉价易得的能源欧洲经济繁荣和随之而来的城市化不完全出于节省劳动力的需要。廉价易得的能源是另一个原因。图4显示了1400-1800年间欧洲不同城市以及中国的能源成本情况。英国离海较近,所以北部的煤炭可以便宜地船运到全国各地,尤其是能运到新首都伦敦。其它欧洲城市,比如巴黎,主要以木材为燃料,但是森林被砍伐的同时木材价格升高了,经济增长也受到了抑制,就像现在高油价的结果一样。工业在欧洲很多地方单靠木材不可能取得大规模发展。中国的煤炭资源也很丰富,但煤炭主要集中在内陆的西北地区,距离经济重心长三角数百英里,这从古至今都是个问题。 3、适当的、利于市场运作的制度我们认为,英国当年经济繁荣的第三个要素是适当的、利于市场运作的良好制度。诺贝尔奖获得者、经济学家Douglass North和其他人已经说明过诸如英国 1215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