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2课件:专题7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7.3.ppt

2016—2017学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2课件:专题7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7.3.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6—2017学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2课件:专题7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7.3

答案: B 2.1971年,苏共二十四大的一份报告提出:“党中央委员会和苏联政府的出发点是:指令性计划是主要的和有决定意义的……我们要批驳主张用市场调节作用来取代国家集中计划的主导作用的各种错误观点。”这段材料表明勃列日涅夫改革(  ) A.开始冲击斯大林模式 B.未能突破原有体制 C.遵循了经济发展规律 D.被迫转向政治领域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勃列日涅夫改革。很明显,这份报告本身强调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政策,这是违背经济发展规律的,仍未突破斯大林模式,据此可以排除A、C、D三项。 答案: B 答案: D 4.斯大林去世后,苏联先后有多位领导人进行改革,有人评价其中某位领导人“改革的手术刀不是挥向党身上的肿瘤,而是挥向了党的脖子”。这位领导人是(  ) A.赫鲁晓夫 B.勃列日涅夫 C.戈尔巴乔夫 D.叶利钦 解析: 戈尔巴乔夫改革偏离了社会主义方向,最终导致苏联的解体。 答案: C 5.社会陷入危机边缘的时刻,改良旧制往往是挽救危机的重要举措。20世纪80年代,苏联也出现各种危机,为此戈尔巴乔夫进行了经济改革,其主要特征是(  ) A.用经济管理代替行政命令 B.放弃政府宏观的调节手段 C.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D.鼓励个体小农经济的发展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戈尔巴乔夫上台之后,重视科技进步对经济的促进作用,试图以经济管理的方式代替行政命令干预经济,A项正确。 答案: A 答案: C 课时作业 谢谢观看! 综合国力 * 历 史 必修2 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自主学习·新知全解 合作探究·课堂讲练 规范集训·学业达标 课时作业 三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 自主学习·新知全解 斯大林模式 玉米 地方权力 社会主义改革 综合国力 加速发展战略 政治领域 民主化 民族分裂 苏联 国家政权 阿拉木图宣言 合作探究·课堂讲练 [史料应用] (1)根据史料一指出赫鲁晓夫在重大决策问题上所犯的错误。从其经济改革措施中举一例加以说明。 提示: 赫鲁晓夫对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科学认识,犯了急躁冒进的错误。他大规模垦荒,提倡种植玉米,以提高粮食产量,但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使许多地方变成了荒漠。 (2)根据史料二指出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苏联经济的发展趋势。 提示: 苏联经济的发展日趋迟缓,经济增长率逐年下降,进入停滞时期。 (3)根据史料三指出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的首要目标。 提示: 改革的首要目标是为了摆脱苏联国内长期以来经济发展出现的停滞和衰退局面。 规范集训·学业达标 答案: A 历 史 必修2 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自主学习·新知全解 合作探究·课堂讲练 规范集训·学业达标 课时作业 综合国力 * 【课程标准】 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主干知识梳理] 一、摇摆不定的赫鲁晓夫改革 1.背景 (1)20世纪50年代,的弊端日益显现。 (2)1953年,斯大林逝世,为苏联体制改革提供了契机。 (3)赫鲁晓夫上台后,尝试医治斯大林模式的种种弊病。 2.经济改革 (1)农业改革 ①改变过分集中的农业管理体制,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 ②削减农业税,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大规模开垦荒地和种植。 ③结果:农业有所好转。后来因为瞎指挥和恶劣气候,农业再度出现危机。 (2)工业管理体制改革:扩大,但没有使企业在经济上获得独立自主的地位。 3.政治改革 (1)措施: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批判,进行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活动。 (2)结果:未找到个人崇拜产生的真正根源,赫鲁晓夫自身也陷入个人崇拜的泥淖。 4.意义:冲击了斯大林模式,打开了苏联的闸门,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 5.局限性 (1)未能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 (2)改革后期,各种矛盾日益突出,赫鲁晓夫下台。 二、逐渐停滞的勃列日涅夫改革 1.前期改革 (1)内容:重点进行工业改革,推行“新经济体制”,改进工业管理。 (2)作用 ①对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产生了一定冲击作用。 ②使国民经济在一定程度上获得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③军事实力和增强,成为与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2.后期改革 (1)状况:改革步伐逐渐缓慢。 (2)结果 ①经济发展呈现停滞和下降趋势。 ②各种社会矛盾滋生和积聚,苏联陷入困境。 三、莫斯科落日 1.戈尔巴乔夫改革 (1)经济改革 ①内容:制定“”,重视科技,用经济管理的方式代替行政命令。 ②结果:改革难以奏效,将改革重心转向。 (2)政治改革 ①内容:用“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倡导“”和“公开性”,纵容自由化思想。推行政治多元化,实行多党制。 ②结果:国家政局不稳,经济连年滑坡,思想领域极度混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