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化自觉:校本课程开发应然追求文化自觉:校本课程开发的应然追求
PAGE
PAGE 5
文化自觉:校本课程开发的应然追求本文是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第四批)青年专项课题《石碁古建筑艺术中岭南文化要素的研究》(09B141)的研究成果之一。
广州市番禺区石碁第四中学 郑卫中
【摘要】文化自觉是人对文化发展和变迁的认识。对于个体而言,学生的文化自觉是指在相关课程内,通过一定的学习和实践,明确自己及其文化的存在状况、现实使命和未来走向。培养文化自觉是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也是校本课程开发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文化自觉为核心的校本课程开发,可通过提升传统文化认同感、对不同文化进行比较、对文化的反思和体验文化创新等途径实现。
【关键词】文化自觉 校本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
课程是人与文化的中介,课程的内容来源于经过筛选的文化,离开文化,课程便成无水之源,无本之木。文化自觉思想为课程理论提供新的认识论视角、价值论支撑和方法论指导,同样也为综合实践校本课程开发与培养学生文化自觉的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
一、文化自觉的涵义
文化自觉概念是我国著名学者费孝通先生提出的,这一理论经过近几十年的演变,得到了逐步完善和发展。当前,普遍认为文化自觉的是人对文化发展和变迁的认识,具体地说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的“自知之明”,明白其文化的来历、过程、意义和受其他文化的影响及其发展方向。
个体的文化自觉培养是实现文化自觉的前提和基础。费孝通先生在论述个体的文化自觉的培养时指出:“作为中华民族的成员,我们有责任先从认识自己的文化开始,在认真了解、理解、研究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参加现代中华新文化的创造,为新世纪的文化建设积极准备条件。”对于学生而言,学生的文化自觉意识是指在相关课程内,通过一定的学习和实践,明确自己及其文化的存在状况、现实使命和未来走向。学生一旦形成文化自觉意识,就能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另外,只有个体的文化自觉才能上升到群体的文化自觉。
二、校本课程开发中培养学生文化自觉的意义
(一)培养文化自觉是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学生个性发展离不开富有个性的课程。在国家三级课程管理中,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未必能充分尊重和满足学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以培养学生文化自觉为核心的校本课程,是依据学校教育哲学、学生需求和学校课程资源的基础上,帮助和引导学生形成对传统文化的需要和兴趣,并把共同的文化价值观转化成内在的信念和价值观的个性化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追求学生获得,从“校本”走向“生本”。生本教育,提倡尊重差异,张扬个性,学生的个性发展有一定的历程,在青少年时期,他们希望能够地认识和评价自己的个性品质和内心体验,并能独立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为。目前,不少青少年在文化的选择和判断中出现困惑和盲从,这是青少年在文化上缺少自觉性的结果。因此,通过校本课程开发,培养具有独立思考、辨别能力和批判精神的文化自觉是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培养文化自觉是校本课程开发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当前,各地各校校本课程开发的成果非常丰富,尤其在本土文化资源方面,可谓是异彩纷呈。但纵观这些成果,无非是把本土文化用文字描述一遍,用图像记录一次,简单地把文化知识复制到教材上。在课程活动中,学生对文化“看”的多,“听”的多,唯独是“想”的少了。“编教材”、“建资源库”几乎成了校本课程开发的代名词,校本课程开发几乎成了公式化的程序。过分关注作为客体的文化,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不是校本课程的最终目的。为克服校本课程偏于技术理性和理论基础不足的弊端,校本课程开发策略必须改革,一方面要保持课程原来的优势,另一方面需要适时地变革,经过积累—变革—再积累—再变革,逐步向高一层次发展,注重自下而上的建构理论,不断走向以文化自觉为培养核心的实践,实现课程开发的可持续发展。
三、校本课程开发中培养学生文化自觉的基本途径
文化自觉是一种文化意识和心态,其生成过程基本包括对文化的认同、对比、反思、创新等四个过程,因此,在以培养文化自觉为核心理念的校本课程开发中也应有相对应的基本途径。
其一,提升对传统文化认同感
传统文化认同感,是对传统文化的架构及其价值的认可,其重点是对文化精神、文化价值和文化定位的认同。提升学生对文化认同感,就是要让学生理解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历史传统、道德风俗、生活方式等,并把传统文化的价值观转化为自己的内在信念和价值观念。然而,由于疏于认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日益减少。学校教育中学生传统文化认同感缺失的现象也令人担忧。比如,许多学生从小就生活在岭南文化的氛围中,对岭南文化耳濡目染,却不知“祠堂”为何物?不知何为“镬耳屋”,可谓是“只缘身在此山中”,却“不识庐山真面目”。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旧村改造工程的推进,身边的古祠堂、古民居等文化符号在逐渐消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教师业务档案1教师业务案1.doc
- 中(小)学生厌学问题对策研究教育学论文中(小)学生厌学问题及对策研究教育学论文.doc
- 教学设计第15课新文化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教学设计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doc
- 教师个人成长档案样本教个人成长档案样本.doc
- 东风汽车股份公司(DAC)KD-整体解决方案东风汽车股份公司(DFAC)KD-整体解决方案.ppt
- 教研中心计划(2014季,含行事历)教研中心计划(2014春季,含行事历).doc
- 个性化推荐系统分析与计个性化推荐系统分析与设计.doc
- 教略学丰 彰显语用教学丰 彰显语用.doc
- 教研室计划总结教研室计总结.doc
- 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技巧教与家长的沟通技巧.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