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中古琴艺术资源现状调查.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蜀中古琴艺术资源现状调查.doc

PAGE  PAGE 19 蜀中古琴艺术资源现状调查   摘要:蜀中古琴艺术的历史悠久,资源丰富,在中国古琴艺术中有其重要的地位与影响。论文根据2012-2015年间对蜀中古琴艺术开展的调查工作,将所搜集到的相关资料进行梳理,主要对蜀中目前保存的琴派、琴人、琴曲、琴歌、琴馆、琴社、雅集、琴会、琴书、琴论、琴址、琴器、琴俑、琴画等资源进行总结,同时提出思考与建议,以期能客观反映蜀中古琴艺术资源目前的全貌,为我国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发挥作用。   关键词:蜀中古琴;古琴艺术资源   中图分类号:J6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172(2016)03-0012-09   引言   蜀中古琴具有悠久的艺术传统,自汉代以来,先后出现过不少琴家、琴人,如西汉司马相如(前179-前117),唐代李白(701-762),五代前蜀时临邛人黄崇嘏(生卒年不详),北宋苏轼(1037-1101),南宋陆游(1125-1210),明代杨升庵(1488-1559)、清代张孔山(生卒年不详)等,还留下了许多值得今人记忆的琴谱、琴曲、琴诗、琴器、琴址等宝贵的文化遗产。近代以来,蜀中除相继出现了叶介福、廖文甫、裴铁侠、龙琴舫、喻绍泽、王华德、俞伯荪、何明威、江嘉?v、郑光荣、曾成伟、俞秦琴、戴茹等一大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琴家外,还在创建琴馆、琴社机构,举办雅集、琴会活动,开展琴学研究,探讨蜀中古琴艺术的传承与保护方面取得了诸多成绩。特别是2009年7月,隶属蜀中古琴的重要琴派――蜀派古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列入“第二批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蜀中古琴更是受到政府主管部门的重视和有识之士的关注。   《蜀中古琴艺术资源数据库建设》是我们于2011年10月向教育部提交申请,2012年2月获批立项的课题,经过3年时间的调查、搜集、整理,最终得以完成。为了能客观地反映蜀中古琴艺术资源的现状,我们特撰此文,将所调查、搜集到的相关资料进行梳理,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琴派与琴人   琴派是由“若干具有共同艺术风格的琴人所形成的流派。同一地区的琴人之间,经常彼此交流,相互学习,同时又共同受当地方言和民间音乐的影响,从而形成相近的演奏风格,使琴曲亦具有特殊的地方色彩”。这说明,琴派的形成当与地区、师承和传谱等因素密不可分。   早在唐代,蜀中古琴已有了独具特色的风格――“蜀声”。初唐琴家赵耶利曾对流行于我国吴、蜀两地的琴乐风格――“吴声”和“蜀声”有这样的评价:“吴声清婉,若长江广流,绵延徐逝,有国士之风;蜀声躁急,若激浪奔雷,亦一时之俊。”当时的“蜀声”就已成为中国古琴艺术中的一大琴声,它对后世蜀中古琴流派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据调查,蜀中目前主要有以下琴派:   (一)蜀(川)派及其传人   蜀派,又称“川派”,是蜀中流传较广的琴派。蜀(川)派形成于清代。晚清,蜀中聚集了众多琴人,有影响的有曹稚云、钱绶詹、张孔山、唐彝铭、苏天培、欧阳书唐、谭石门、杨紫东(紫东道人)、叶介福、顾玉成、张伯龙(道人)、许儒龙、龙为霖、刘仲云、魏智儒、杨天益、计天氏、云材、苏雯等,他们在成都、灌县(青城山)、新都、广汉、新繁、乐山等地的寓所、佛寺、道观开展琴艺交流活动,传承琴乐、编订琴谱,蜀中古琴艺术呈现出兴盛的局面。   蜀(川)派在蜀中的传承人,以四川音乐学院已故教师喻绍泽最具代表性。喻绍泽的琴艺发源于蜀(川)派鼻祖张孔山。张孔山将琴艺传给弟子叶介福,叶再传女儿叶婉贞,而廖文甫跟随叶婉贞习琴。喻氏师从舅父廖文甫,是蜀(川)派的第五代传人。喻绍泽培养了何明威、郑光荣、曾成伟等琴家。当今蜀中蜀(川)派琴家主要有何明威、郑光荣、胡济璋、寇文犀、曾成伟、俞秦琴、戴茹、曾河等。   (二)泛川派及其传人   蜀中传承的泛川派也有人称为“霸派”。因“泛”字有普遍的、一般的、广泛、宽泛之含义,故该派即是指在原蜀(川)派的基础上,随着自身与外界的交流、融汇,取其长,弃其短,而形成的流派。   这一派以民国年间活跃在蜀地的琴家龙琴舫为代表。龙琴舫学琴于青城山另一道士、张孔山的琴友杨紫东,他精研琴艺数十年,造诣颇深,既继承了蜀(川)派古琴艺术的传统,又具有独特的个性。据龙先生自言:“何为霸派?川之虞山。讲明了他开创的‘霸派’琴风之特色。”蜀中的侯作吾、卓希钟、龙汉铭、何宁、江嘉凤、江嘉?v都曾在其门下学琴。江嘉韦占是当今蜀中泛川派中的优秀传承人。   除以上两种琴派外,近年来,随着对外交流日益增多,蜀中不乏琴人去国内其它地区进行琴学交流与学习,他们学成以后回到蜀中继续开展琴事活动,因而蜀中还发展出了虞山派和梅庵派等琴派。   二、琴曲与琴歌   根据蜀中刊印、抄写和出版的琴谱中收录的古琴曲目,并结合调查采访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