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7届高考历史第二轮专题总复习课件5.ppt
第2讲 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演进;宏观命题解读?;视角一 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迁 【考情荟萃】;◆2014年:全国Ⅰ卷第28题考查自然经济对外国经济入侵的顽强抵抗。 ◆2013年:全国Ⅰ卷第40题考查晚清海洋利用的主要变化及启示。 ◆2012年:全国卷第30题考查近代张謇冲破传统观念开办实业的史实。;【真题典例】 (2013·课标全国Ⅰ文综,4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是最早利用海洋的国家之一,殷墟即发现了来自南海乃至阿曼湾的海贝。齐国借助“边海”的地理条件,发展“鱼盐之利”,成为春秋战国时最为富庶的国家。汉代“海上丝绸之路”雏形即已出现,魏晋而后,僧人“附商舶”西行“求法”,成为佛教东传的重要方式。宋元时代指南针等远洋航行工具的使用,使海外贸易达到鼎盛。明朝前期,在郑和下西洋的背景下,出现了一批重要的航海著作,如《瀛涯胜览》《星槎胜览》《西洋番国志》等,记录海行见闻,反映当时东南亚、印度以及阿拉伯、东非等地的风土人情、山川形胜。明;后期,郑若曾针对倭寇等问题,在《筹海图编》中明确提出“海防”的主张:“欲航行于大洋,必先战胜于大洋。”而明、清政府常常采用“海禁”的办法。到鸦片战争前,“各省水师战船,均为捕盗缉奸而设”。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1846~1856年,茶出口又增长55%,丝的出口增长三倍多。海关税收从1861年的490余万两增加到1902年的3 000余万两。1866年,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附设福州船政学堂。1868年,江南制造总局制造的第一艘近代海轮“惠吉”号下水。1872年轮船招商局成立,“使我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占尽”。1885年,海军衙门设立。随着西方商品与资本输出的扩大,部分国人提出与列强进行“商战”。1904年,张謇上奏朝廷,请准各省成立海洋渔业公司,购置新式渔轮,发展海洋渔业。19世纪60年代后,清政府与英法等国签订条约,允许百姓出国,“毫无禁阻”,仅南洋地区,就有中国移民500万人。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古代海洋利用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晚清海洋利用的主要变化及启示。 命题立意 本题考查古代和近代中国人对海洋的认识和利用问题。 解题突破 第(1)问,从材料信息看,齐国利用“边海”的地理条件,发展“鱼盐之利”,汉代之后远洋贸易较为发达,说明中国从沿海利用到远洋开拓;宋元时代指南针等远洋航行工具使用,说明先进技术应用于航海;从商朝到明清,中国人的海洋活动主要是经济文化交流;明清时期的“海禁”政策则说明古代中国人对海洋的意义认识不足。第(2)问,注意从“变化”的角度分析古代和近代的中国人对海洋认识的不同。;参考答案 (1)从沿海利用到远洋开拓;先进技术应用于航海;以经济文化交流为主,和平利用;以民间交流为主;海洋意识不足。 (2)主要变化:在西方冲击下海禁政策失效;通商口岸增加,海外贸易拓展;对海洋重要性的认识逐步深入;海洋管理机构逐步建立,试图建立有效的海防力量;海外移民、留学成为重要现象,对国内的影响加深。 启示:加强海洋领土及海权意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视角二 近现代中外不同的工业化道路 【考情荟萃】 ◆2016年:全国Ⅱ卷第30题考查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31题考查新中国成立后实施的“一五”计划;33题考查英国工业革命对环境的破坏,全国Ⅲ卷30题考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背景。 ◆2015年:全国Ⅰ卷第31题考查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一五”计划;全国Ⅱ卷第28题考查洋务运动与传统的观念发生的冲突。 ◆2014年:全国Ⅰ卷第31题考查新中国以粮食计划供应推动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2013年:全国Ⅰ卷第35题考查新经济政策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比较。 ◆2012年:全国卷第30题考查近代张謇冲破传统观念开办实业的史实;全国卷第32题考查50年代末大跃进与人民公社运动带来的影响;全国卷第33题考查90年代市场经济改革成为社会共识。;【真题典例】 (2009·课标全国文综,4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一九五三年以来,我国市场上出现了若干种日用消费品供不应求的现象。一九五三年上半年,在小麦遭受冻灾的地区,粮食的供求状况很紧张,下半年,食油、肉类在许多地方也供不应求,不少城镇中都要排队购买。适应当时的需要,中央人民政府在一九五三年十二月,对粮食实行了计划收购(即统购)和计划供应(即统销);然后对食用植物油也实行了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从一九五四年九月十五日起,又对棉花实行计划收购,对棉布实行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对粮食、油料、棉花、棉布的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无疑是一种重大的措施,它关系到全国人民生活中最重要的吃饭和穿衣的问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