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丛书-胡海牙先生论针灸.PDF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医药丛书-胡海牙先生论针灸

胡海牙先生论针灸针道秘旨 胡海牙 针灸之道,乃我中华传统医学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然而由于古代 医生多有以此为谋生计者,故使此道之精华愈传而愈隐。为了研究针灸 学之精髓,使之能更广泛地应用于临床之中,我对此进行过一番探索。 并于1953年,邀请先师陈撄宁先生来到杭州银洞桥二十九号慈海医室 我的家中。与我共同研究探讨针灸学方面的学理及应用。经过十数年来 的多次论证,得到的不过是我们今天《针道秘旨》中不足万言的内容。此 篇看似平淡、简单,实是针灸学中的精要,亦是我和老师对中医针灸学 研究的成果及我个人多年临床经验的总结。对针灸学的研究和应用,或 可有一定的价值。望诸针灸研究者及学习者,勿以此篇短小而轻视之。 一、古今用针之不同 针灸之道,源于“砭石”。所谓砭石,就是用石针扎皮肉治病。《山海 经》云:“西山之玉,可以为砭。” 发展到铁器时代,古人改用铁针。开始是用马口铁磨针,磨出来的 针很粗,和缝麻袋的针差不多。 发展到现在,除了三棱针以外,全部改为细针。相比之下,根据临床 经验,粗针疗效较好。 而且,细针对古人流传的针法也有影响。比如青龙摆尾、白虎摇头、 凤凰展翅等传统针法,如果用粗针很容易做出来,用细针就不明显,失 去效用。因此,就细针而论,古代针灸中的传统手法,有些已不适用,应 当扬弃。 二、禁针与禁灸 古人相传有些禁针和禁灸的部位,均有其形成之原因。比如会阴穴 古时禁针(尤其是女子),是由于封建礼教的束缚。又如古人禁灸面部. 并非灸了会有危险,乃是害怕有损面容的美观。同时更多的禁针穴位. 是因为古人用针不慎,出现事故,于是列为禁穴。 现在用针变细,使针刺的危险程度大大降低,只要熟悉解剖学的 知识,即使禁针穴位,扎下去一般也没有什么关系。所以不必拘泥古 说。 另外,有些地方可以变通施术。比如头部穴位可以斜刺,一则没有 危险,二则一针多穴。 三、进针的深度 关于进针的深度,古人留下许多经验,但是不宜拘泥旧说.应当灵 活掌握。 比如古人说哑门只能针三至五分深,这一点并不绝对。根据临床经 验,再深一点也可以。又如环跳,有云针二寸,有云针二寸半,亦有云针 一寸半至二寸半。因人有大小肥瘦之不同,未可一概而论。我的经验. 瘦人可针二寸半,胖人需针四寸至六寸才行。 古人进针所以较浅,是因为古时针粗易出事故。如今的针变得细 巧,危险性大大降低,所以针深一些也没有关系,但须了解解剖学知 识。这是古今针法之不同。 四、取穴的多少 针灸不需要取很多穴位,只需要一个或几个穴位,只要手法正确, 即可达到“牵一毫而动全身”的效果。这就叫做“局部针刺,整体调节”。 古云:钉多烂木。针刺太多穴位,出针之时,可能会有忘记拔出的针 留在病人身上,给病人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 五、得气与不得气 针刺的疗效,决定于是否得气。得气,在病人一般是有酸、麻、胀、 沉、抽、颤及触电般等等感觉;医者亦同时得到感觉,有时如鱼吞钩一 般,有时针下有气流动等等。不得气,则针下发松发滑。 得气快的病人,痊愈快;得气慢的病人,痊愈慢。 六、留针与不留针 针刺的关键,在于得气与不得气,并不取决于留针时间的长短,故 此留针没有多大意义。而得气与否,则取决于手法,手法正确,病人及 时得气,就不要留针,出针即可;病人难以得气,仍需多用手法,使之得 气,然后出针。 古代并无留针之说,而以得气为原则。《灵枢·九针十二原篇》中说: “刺之而而气不至,无问其数。刺之而气至,乃去之,勿复针。针各有所宜, 各不同形,各任其所为。刺之要,气至而有效,效之信,若风之吹云,明 乎若见苍天。刺之道毕矣。” 七、晕针之说 针刺有时会发生晕针,一般是由于病人体虚,受不了得气的反应, 针后会有头晕脑涨、恶心欲呕之感,甚至发生休克。也有的病人怕针, 见针就会头晕。 根据临床经验,越是晕针的病人,病好得越快,因为晕针说明病人 得气而发生作用。清代中医李守先著《针灸易学》云:“晕针者,必获大 效,以血气交泰之故。俗云针不伤人,此之谓也。” 针灸书上说,救治晕针,要扎人中或足三里,其实多此一举。既然晕 针是由于针刺所致,现在又加针刺,企图救醒病人,岂非自相矛盾? 对于轻度晕针者,起针之后,只需让病人平躺,不放枕头,脚部垫 高,使血液回流,补足脑部供血,这样过一会儿就能恢复。或者用热毛 巾敷头.也可帮助恢复。再严重一些的晕针,起针之后,以指甲速掐患 者的中冲穴,使之醒来,然后喝杯热水,最好是糖开水,可以解除晕 八、补泻之说 先辈说过,针刺无补,全是泻。连续扎针一个月,再去称体重,肯定 减轻,这就是泻而不补的道理。因此有人研究针灸减肥,效果也很好。 针灸书上讲的所谓迎随补泻、呼吸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