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教师版
PAGE
PAGE 6
睢宁县高级中学北校 高二年级政治NO.3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主备人审核人备课时间上课时间学生姓名班级评价批阅时间刘 鹏刘鹏2015.9.92015.9.9【学习目标】
1、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三种基本历史形态
2、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两种基本形态
【学习重难点】
1、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历史形态
2、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问题导学】
1、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什么?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分别是什么?
2、唯物主义有哪三种基本形态?其优缺点各如何?
3、唯心主义有哪两种基本形态?
4、哲学史上的两大基本派别是什么?“两个对子”是什么?
【随堂笔记】
【自我检测】
观点判断:
对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 )
唯物主义的发展经历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三个阶段。
( )
3、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主观唯心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 )
4、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认为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
5、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 )
6、“天地合气,万物自生”“水是万物的起源”的观点属于唯物主义( )
7、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 )
8、哲学上的“两个对子”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
【重难点突破】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常见观点列表
古代朴素
唯物主义 五行说:生成万物的基本元素是金、木、水、火、土
阴阳说: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荀子)
形神说: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王充)
气理说:气者,理之依也(王夫之)
???火说: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赫拉克利特)
水为始基:“水”是万物的“始基”(泰勒斯)
“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近代形而上学
唯物主义狄德罗:自然界由数目无穷、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构成
培根: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是基本元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主观唯心主义孟子:万物皆备于我。 王守仁:心外无物
慧能: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
陆象山: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笛卡尔:我思故我在。
贝克莱:存在即被感知∕闭上眼睛就没有悬崖∕物是观念的集合
叔本华:万物是我们的表象
杜威:世界是我的观念,我的活动,我的经验
“智子疑邻”中,丢斧子的人在思想方法上犯了从主观出发的错误,属于主观唯心主义。
各种英雄史观也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中外“神创论”。 柏拉图:理念论。
黑格尔:绝对观念论(也叫绝对精神)
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朱熹:理在事先
生活中的表现:宗教、迷信。
单项选择:
1.现象世界是物自体在人类理性中所呈现出的样子,但是由于人类心灵先天框架和范式的影响,认识总是在一定程度上被扭曲,而且永远无法校准,康德的这一观点属于
①唯物主义 ②可知论 ③唯心主义 ④不可知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由于人类心灵先天框架和范式的影响,人们对现象世界的认识总是在一定程度上被扭曲,他认为人的主观精神是世界的本原,这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永远无法校准,认为人不能正确的认识事物,这是不可知论,③④符合题意;①②与题意不符。该题选D。
考点:本题考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2.赫拉克利特认为“这个万物自同的宇宙……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是一团永恒的活生生的火,按照一定的分寸燃烧,按照一定的分寸熄灭。”列宁指出:“这是对辩证唯物主义原则的最绝妙的说明”。列宁这样的评价是因为这一观点
A.是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
B.承认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C.指出了自然界是永恒发展的
D.认识到物质世界处于运动之中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赫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