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水利工程对农业生态环境影响
都江堰水利工程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 1102040418 杨洋 农水4班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概况,都江堰枢纽的发展历程,以及都江堰对当地农业生态环境的巨大作用,分析了都江堰枢纽主体工程的功能和原理,研究了都江堰在现当代对农业环境的贡献及面临的问题,和如何利用人水和谐的思想,合理规划利用都江堰,使其长久对农业生态环境起良性影响。 关键词:都江堰 和谐 治水思想 现代化 规划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是中国古代建设并使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讫今为止582项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唯一水利工程是都江堰经久不衰340公里,落差达3009米,灌溉农田 1000多万亩。 崛江流至紫坪铺出关口后,地势由高山峡谷突变为平原,河床陡然开阔,水势趋缓,为都江堰渠首工程的建设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此处位于呈扇形伸展的成都平原的顶部,海拔739米,是整个都江堰灌区的制高点。良好的地理位置,使都江堰既可扼制住刚出峡谷的崛江水势,使其不能直泻成都平原而引发洪水灾害,又可因地势高而控灌整个都江堰灌区,造福川西大地,因此成为了设置渠首枢纽的最佳位置。 都江堰对农业生态环境影响 都江堰最初兴修的主要目的并非灌溉,它早期以航运为主,兼有灌溉的效益。根据文献记载,至汉代始,才扩大灌区,渐以灌溉为主。到魏晋时,已具备分水、溢洪、引水二大主要工程设施的雏形。发展至今,都江堰已成为具有农业灌溉,引、蓄、提相结合的综合性特大型水利工程。 可以说魏晋之后,都江堰才真正使成都平原的万顷农田得到灌溉,使蜀郡成为秦国的重要粮食基地之一,不难明白都江堰间接为秦始皇统一华夏起到了多大作用。没有都江堰对古代中国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中华民族第一次统一还需往后延缓。 、都江堰对成都平原农业发展影响 农业灌溉的双刃剑 都江堰枢纽将崛江分为右岸沙黑河总干渠、左岸内江总干渠和崛江干流。崛江干流从都江堰到新津河段长70余公里,为崛江的排洪河道。内江水流进宝瓶口后,通过总干渠至仰天窝节制闸一分为二,再经蒲柏、走江闸二分为四,顺应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势倾斜,一分再分,形成自流灌溉的渠道体系,灌溉成都平原及川中丘陵区一千余万亩农田 溉灌改善千万亩耕地的生态。灌溉产生的是经济效益,如果说淹没耕地是破坏生态,灌溉减少旱灾的干扰和破坏,当然也是改善生态跨过2260个春秋,都江堰已经成为地跨岷江、沱江、涪江三个流域,幅员面积2.32万平方公里,总体规划灌溉面积1500万亩目前实灌1010万亩的特大型灌区,不仅满足了成都平原和川中丘陵地区农业用水的需要,而且还为灌区的生活、工业、防洪、环保、发电、等用水提供了。目前,都江堰灌区的保灌面占全省总数的30%,粮食总产量占全省的28.3%都江堰在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已经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基础地位和作用。都江堰渠首三大主体工程的选址和布局十分符合自然之道巧妙地用了岷江出山口处特殊的地形、地势,河流弯道和水流势。又由于渠首枢纽位于730米的海拔高程,对处于海拔500米的成都平原和川中丘陵具有居高临下的建瓴之势,为无坝引水、自流灌溉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生态水利工程可以分为直接保护改善生态型、替代型、综合型三类,都江堰是最好的代表把保护改善生态和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完美结合的典范。20年代开始, 1921到1949共29年,平均每年断流63.1天;1950-1973共24年,平均每年断流43.7天;1974-1992共19年,平均每年断流173.8天。统计资料表明,在修建外江临时闸以前,每年断流大约2个月。当外江临时闸建成后,为了保证灌区供水,外江断流时间接近半年。 为了特定灌区的发展,却也难免对金马河周边的生态环境产生弊端,缺水少雨成了断流期非常严重的问题。 其次是对成都市的供水。成都市的水源由环绕成都而过的两条人工河流府南河供水。府河、南河从都江堰取水,为秦蜀守李冰所建。据历史文献记载,府南河被誉为“翡翠项链”的河流,环境优美,水质良好,人们在河里淘米,更以取河心之水泡茶为上品。府南河还是古代成都通往中国沿海的黄金水道,可以一水走天下。 但20世纪70年代以后,工业化和城市化加快,农业和城市用水急剧增加,都江堰灌区面积超过1000万亩。致使府南河旱季断流、泥沙淤积,洪季堤防溃决、灾害频发,经济损失巨大,府南河变成了“臭水沟”。环境破坏不仅危及区域的地下蓄水层,还对崛江流域和长江上游的水资源造成严重污染。 非常明显,为了粮食的增收,周边流域已经受到了影响。农业和环境这对本应肩并肩的兄弟,却呈现出了此消彼长的态势。水资源匮乏,水资源被污染,都江堰只是一个工程,并无对错,问题在于我们怎么像古人一样,运用“人水和谐”的理念在新时代运用它。 2、都江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