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1998年度国际数据库文献中两个最引人注目的高频索引词是DM.doc

1997-1998年度国际数据库文献中两个最引人注目的高频索引词是DM.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997-1998年度国际数据库文献中两个最引人注目的高频索引词是DM.doc

关于数据采掘和知识发现的若干思考 唐常杰、杨璐、左吉力 四川联合大学计算机系 摘要 数据采掘(DM)和基于数据库的知识发现(KDD)是目前数据库研究界和产业界关注的热点。本文从数据库工程的观点出发,根据作者在KDD研究实践中的体会,对DM和KDD的背景、主要思想、研究方法及对未来库应用的影响进行了反思和分析。 关键词 数据采掘,基于数据库的知识发现,分类,聚集,关联。 1997-1998年度国际数据库文献中两个最引人注目的高频索引词是DM(Data Mining数据采掘)和KDD(Knowledge Discovery in Database,数据库中的知识发现)。DM和KDD为何成为热点,它们的动机是什么?它有什么背景?有何主要内容?对未来的数据库应用有何影响? 本文从数据库工程的观点对上述问题作一简要的述评,对KDD和DM的基本思想和主要成果作一简要的分析,以期引起国内同行的关切和讨论。 1 背景 ─ 数据海洋不支持决策 没有数据不能决策,但面对含有冗余和矛盾的海量数据,也难于决策。目前全世界每天产生万兆级字节的数据,其中有真理,也有谬误,有规律,也有噪声,对同一事物的信息,因个人观点或集团利益而充满矛盾。例如,当一个公司向银行申请大额贷款时,银行查阅若干年积累的几十兆的数据,可能一些数据支持,而一些数据否定,决策者如何取舍? 面临浩渺的数据汪洋,人们呼唤从数据汪洋中去粗存精,去伪存精的技术。DM和KDD应运而生了。 2 KDD简史-- 一个正在上升的领域 知识发现(KD)早年萌芽于在机器学习和统计研究领域。1989年在IJCAIWorkshop会议上Piatetsky- sharpiro 正式提出KDD。 1991年, Piatetsky - sharpiro和W.Frawley推出第一本专著Knowledge Discovery in Dada base 。1991-1994年,年年举行关于KDD的Workshop会议。1995年,在加拿大召开了第一届知识发现和数据采掘国际学术会议。1996年由U.Fayyad等推出关于KDD的第二本专著Advances in Knowledge Discovery and Data Mining。1995-1998年年举办KDD国际会议,1997关于KDD的杂志Journal of DM and KDD创刊。1998年ACM的特殊兴趣组SIGKDD成立。 来自数据库、人工智能、机器学习领域的三支研究大军投入到KDD的研究中,发表了一大批关于KDD的研究成果和论文,并且开发了一大批KDD原型系统和商品化软件。目前国际上对数据采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分类、聚集、连续值的趋势分析、关联、可视化、偏差分析、文本采掘等方面,并且在基础上开发了一大批共享软件和商业软件(参见http:// www. kdnuggets. com)。 3 数据采掘,知识发现与数据仓库 数据采掘(Data Mining)的本意是“从数据中采掘知识”,不少KDD界专家批评了这一简捷响亮而不太规范的简称,却又无可奈何地接受了它。就其本意,DM和KDD等价。根据KDD界几位权威专家(如R. Agrawal,U.Fayyad等)的主张,定义 KDD=数据清理+DM+知识评价与解释。并在1998年国际学术集团体SIG(特殊兴趣组)命名之争上,使SIGKDD战胜了SIGDM。因此,目前学术界公认,DM是KDD的核心,而KDD是DM的扩展和延伸。 数据仓库(Data Warehouse)为KDD作数据准备,相当于KDD的数据清理。但数据仓库可以独立成产品,它自己的相对简单的数据分析机制,而KDD也可以不需数据仓库而用自己的数据清理模块。 4 KDD的基本思想 4.1真理在数据中 KDD假定真理在数据中,KDD力图在数据库中去发现真理。 KDD的哲学思想是”实事求是”。“实事”即数据,“是”即数据中隐藏的规律,“求”就是去发现、去挖掘。这是与专家系统的本质差异。专家系统假定真理在领域专家脑中。专家系统试图从领域专家(例如,中医专家,汽车修理专家)那里获取知识,并将它表达为机器内部形式,知识获取和知识表达是几十年来人工智能界奋斗不止,而成果有限的挑战性难题。从这点上看,专家系统是“唯专家”的,而KDD是”唯数据”的。恐怕这也是专家系统不太成功,而KDD比较成功的哲学原因。笔者这一观点在一个KDD研讨会上得到多数同行的认可。 4.2训练数据──包含真理的数据。 我们通过实例来说明KDD从数据中采掘关联规则的思想。 编 号 安全状况 车 速 000 安 全 常 速 001 肇 事 快 002 肇 事 常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